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红原县城乡公交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5-01-04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红原县城乡公交发展规划

( 2015—2020年)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规划编制背景

近年来,红原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交通需求呈现出急剧增长的势态。然而,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严重滞后,直接影响到红原县的城市形象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今年来,按照国家和省、州相关部门的要求,红原县委县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经济、环保’的交通出行环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网络,以构建我县农村客运网络和安全通畅、规范有序的农村客运市场为依托,努力提高农村道路客运通达深度,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为着力点,同时结合现阶段红原农村客运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二节 规划依据、年限、范围

1.2.1规划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2.《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川委发[2006]1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406号国务院令);

4.《四川省交通厅关于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川交[2006]52号);

5.《四川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省人大常委会第85号公告);

6.《四川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川办发[2011]97号) ;

7.《省交通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8.《乡村公路营运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JT/T616);

9.《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2001);

10.《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2004);

11.《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规则》(JT/T325-2006);

12.《关于印发农村客运车辆技术要求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川运发[2007]133号);

13.《红原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交通发展规划》;

14.《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州公交客运、出租车客运、农村客运管理的通知》(阿州运发[2013]212号);

15.《四川省汽车客运站建设标准》(试行)。

1.2.2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为2015-2020年,基期年为2018年,特征年为2015和2020年,重点对2020年末预期达到目标进行规划。

1.2.3规划范围

本次农村客运发展规划主要是解决我县境内县到乡、乡到乡、乡到村、村到村农牧民出行难问题。

1.2.4规划原则

1.坚持农村客运发展与农村公路建设、城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有机结合。

2.坚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农村客运站点建设规划、客运线路规划、运力投放规划有机结合。

3.坚持以县城为中心,以主干公路为骨架,以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为客运发展的出发点,努力提高农村道路客运通达深度,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畅通、安全、便捷、经济的服务,促进全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2.5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发展农村经济,为群众创造安全、便捷的出行条件为落脚点,建立与农村公路发展相适应、与农村道路客运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

第三节 总体目标

1.3.1客运站、候车亭的建设目标

1.农村客运站的建设目标 

2015年至2020年在全县10个乡镇全部建成或恢复已建农村客运站。

2.农村客运招呼站的建设目标

2015年至2020年在全县范围内建设招呼站33个。

1.3.2通达深度目标

通达深度达到100%,实现 33个左右行政村通客车。

1.3.3经营管理原则和目标

以农村客运站为基础,按照“政府主导、经营者负责、行业监管”的原则,明确责任和责任追究制。乡村道路的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设施的设置,由乡镇人民政府和行政村负责,公路技术部门负责指导;运管机构应积极履行“三关一监督”职责,切实抓好承运人责任险管理、车辆投放标准、从业人员资格、经营行为规范管理。

1.3.4服务水平目标

集约化经营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客运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2020年末基本实现客运公司化经营,统一管理,规范经营,以充分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

第2章 农村客运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红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北与若尔盖县相接,东西与松潘、黑水、阿坝县相邻,南与马尔康县、理县相连,地理坐标北纬31°50 '~33°22',东经101°51 '~103°23',南距成都450公里,北距兰州640公里,具有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

政区划分全县辖邛溪、刷经寺、瓦切、安曲4个镇和色地、麦洼、阿木、龙日、壤口、江茸、查尔玛7个乡,33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地邛溪镇,海拔3507米。

政区面积人口幅员8439.94平方公里,南北长154公里,东西宽55公里。居住着藏、羌、回、汉等十多个民族,总人口4.5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83.2%。农牧民人口占77.8%。畜牧业和旅游业是全县两大支柱产业。

   

第3章  农村客运交通需求预测

第一节   农村客运发展路网情况

3.1.1 公路通达情况

截止2014年10月红原县共有公路里程900.404公里,其中国、省、县、乡、村道876.551公里,专用公路23.853公里。在国、省、县、乡、村道中国、省道257.558公里,技术等级为二级公路。县、乡、村道有618.983公里,技术等级为四级公路。

3.1.2 农村公路路网状况

红原县的农村公路路网包括部分的县道、乡道、村道及村组公路,红原县全乡所有乡镇全部通油路,通达率为100%,通畅率为24%。

第二节 农村客运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2.1 农村客运现状

1.班车开行情况。目前(2014年10月),红原县农村客运班线没有开通一条班线。

2.客流的基本情况。客流主要来源于乡镇至县城的往返旅客,上午7:30-10:00时,下午4:00-5:00的期间。目前,县城-瓦切、刷经寺、色地、安曲4个乡镇客流量较大,其次是县城-龙日、查尔玛;逢节假日、双休日、周未各乡镇的农牧民也有前往县城或者乡镇与乡镇之间进行物资交流等的习惯,年客运总量约20万人次。

3.2.2 农村客运站点基本情况

现有县城公交站台10个、农村招呼站13个,城乡沿途另设公交招呼站16处,全县城乡客运站台设置覆盖率达60%,人民群众基本能在客运站或按指定的招呼站候车。

3.2.3 存在问题

农村客运发展滞缓,因线路长、欠发达,能经营的企业及个人没有积极性,同时私家车显著增加,“黑租”非法营运车辆较多,农村公交站点建设逐步推进,覆盖率已达到60%,但因没有开通农村班线客运,老百姓真正在公交亭候车的比较少,公交候车亭利用率较低,特别是乡村老百姓还是习惯在就近马路两侧挥手拦车。

站场经营已初具效应,在红原县主要乡镇(如:安曲、壤口、刷经寺、江茸、查尔玛、阿木、瓦切、麦洼)都建有汽车站,用于乘客休息和中转候车,但因没有利用,现部门乡镇客运站已改变其用途了。

第四章 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第一节  客运线路布局规划及运力投放规划

4.1.1农村客运线路布局规划

根据农村公路状况,目前农村线路布局,农村产业布局以及老百姓的出行需求等实际情况,将对农村客运线路调整、运力投放作以下规划:

农村客运往返线路规划如下:

1路客运线路:红原县城安曲镇→机场→龙日乡→查尔玛;

2路客运线路:红原县城阿木乡瓦切镇麦洼乡色地乡;

3路客运线路:红原县城江茸乡;

4路客运线路:红原县城→龙日坝→壤口乡→刷经寺镇;

5路客运线路:红原县城安曲镇→机场→龙日乡

6路客运线路:红原县城机场(专线);

4.1.2 运力投放预测、投放规划及选型

按照“立足县情,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紧跟公路建设状况和群众的需求,合理投放运力。

预计2020年红原县农村客运车辆发展到20台,所有车辆将进一步完善CPS、SD卡等监控设施。

第二节 运输组织规划

对县城到阿木乡、瓦切乡、安曲乡、机场客运采取公交化经营模式,对县城到其他乡镇采取农村客运(班线客运)经营模式。

第三节 经营主体规划

2020年末,全县旅客运输基本实现公司化经营和公司化管理。

第四节 农村客运站点规划

4.4.1站点布局规划

按照方便群众出行,促进地方物流和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公路建设网络化,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建设。在县城以东设立客运东站,完善安曲、壤口、刷经寺、江茸、查尔玛、阿木、瓦切、麦洼十个乡镇客运站的规范建设管理,逐步抓好色地乡、龙日乡2个乡镇客运站的项目建设;建成33个行政村招呼站。

4.4.2 农村客运站的建设规模及投资估算

1.乡镇等级客运站点的建设规模

(1)县客运东站为三级客运站,占地15亩,预计投总投资规模达800万元,2016年--2017年动工。

(2)色地乡客运站为五级农村客运站,占地约2亩,投资70万元,2015年底完工。

(3)龙日乡客运站为五级客运站,占地约2亩,投资70万元,2017年底完工。

2.招呼站建设及投资估算

按每年建设16个左右规模,两年共建成33个左右候车亭,总投资约330万元。

第五节 农村客运支撑保障规划

一是做到“科学化”,对线路开辟、运力投放、站点建设的数量规模等都要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不能过快或滞后,要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兼顾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二是做到“阶段化”,对农村客运发展应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应突出重点,逐渐覆盖,不断提高通达率。三是做到信息化,通过加强GPS监控,促进农村客运行车安全。四是做到工作细化,明确时限,明确任务,明确职责,制定奖惩和考核措施。要将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范畴,使农村客运有人抓、有人过问,改变农村客运发展由交通运管部门独自管理的局面,形成整体合力。 

第五章  规划的实施及效益分析

第一节  规划实施

县级成立由县府领导牵头,安监、公安、交通、税务、国土、规划、交警、运管等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农村客运发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负责宏观指导全县农村短途客运片区经营管理工作,扎实推进村村通工程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进程。

乡镇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短途客运车辆管理档案,客运车辆动态跟踪管理,客运车辆准入和退出、报废等农村客运车辆的管理工作。

第二节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农村客运是一个有潜力的运输市场,发展乡村客运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它的发展对改变农村投资环境,实现农村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起到积极和较大的推动作用。规划的实施将有利于农牧民群众的安全出行,增加农牧民群众的就业和收入,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

第三节  农村客运财政扶持政策

税费和补贴:一、地方政府通过减免车辆相关费用提供间接补贴,通过出台相应政策,根据营运车辆的增长对企业在给予适当优惠;二、建议针对政策性亏损,而不对经营性亏损进行补贴,范围包括:政府指令开设统一票价的低客流量的线路、高等级车辆配置、给予老弱残群体乘车优惠而造成的亏损等;三、建立公交财政补贴机制,包括完善的补贴测算机制与财政补贴核查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经营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多种经营,如给予车辆、燃料供应优先,从道路上和线路上给予专营权,在站场建设、土地使用、物业开发、第三产业(如车辆租赁、公交广告、对外车辆维修)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六章 发展农村客运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发展农村客运的政策及措施

6.1.1 实行服务质量招投标制

在县到乡镇的主要干线,特别是客流量大的班线,一律推行服务质量竞标。通过竞标使全县的运力结构、车辆档次、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使一个规模化、集约化的公路客运市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6.1.2 改善运输组织方式

一是对线路短、客流量小无法按正常班次运行的线路,打破“三定”原则,采取滚动发车,循环运营等方式,实行片区化经营。二是开通乡到村、村到村班线客运,逐步实现城乡客运有效衔接。

6.1.3 加强安全监管,是农村客运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按照“政府领导、经营者负责、行业监管”的原则,将安全责任分成三类,明确责任和责任追究制。一是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和乡村道路的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设施的设置,由乡镇村负责,属公路建设的由公路技术部门负责指导;二是由交警部门负责加强车辆安全动态跟踪监管;三是运管机构认真履行“三把关、一监督”职责,强化车辆承运人责任险管理,实行车辆投放标准化,从业人员资格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的“三化”管理;四是落实车

属单位和车站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让群众坐上“放心车”。

第二节 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实施的政策及措施

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交通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大投入,重点倾斜,加快发展。同时客运站的建设是利民、便民的举措,其根本是为了方便群众安全出行,因此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其的投入和补助。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深化道路运输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农村客运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系,适当降低社会主体投资建设客运站的准入条件,采取多投多补,先投后补,“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灵活措施,多方拓宽投融资渠道。

1.抓好站场经营,加速资金周转,向市场要资金。通过站场资本循环积累自有资金,让资本最大地增值,这是道路运输站场最基础、最根本的筹资渠道。也可以从生产成本中提取折旧资金,还可以从利润中提取客运市场发展基金。

2.国家财政或站场建设资金投入。一是申请国家财政或地方财政投资,通过国有资本金的形式投入企业。二是国家财政的贴息贷款,这也是符合条件的站场项目可争取的筹资渠道。三是积极争取公路客运附加费等专项资金投入。

3.利用社会资金筹资。站场建设利用外资筹资不仅指货币资金筹资,也包括设备等有型资产筹资。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按积极、合理、有效的原则,选择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等方式,确定直接投资或者间接投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