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

红原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01-12
字体:
分享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年11月25日   

  在红原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 邓真言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过去四年的政府工作,对未来五年的政府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的政府工作回顾  

  县十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是很不平凡的四年。四年来,本届政府在中共阿坝州委、州人民政府和中共红原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动员和组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全国藏区第一州的宏伟目标,肩负稳定第一责任,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团结奋进,顽强拼搏,战胜了 “非典”、“禽流感”、 雪灾和干旱带来的种种困难,圆满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可喜成就。   

  一、产业基础逐步夯实,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6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8463万元,比2002年增长41%,年均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34万元,比2002年增长49.7%;第二产业增加值3295万元,比2002年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11034万元,比2002年增长51.4%。三次产业比由2002年的46.1∶16.9∶37.0调整为49.6∶11.6∶38.8。实现了县乡(镇)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牧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优化了畜牧业结构,培育了一批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生产力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加强了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步伐加快,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四年间,全县牧业支出897万元,年均增长76.52%,其中,2006年县财政投入385万元。在全省牧区率先实施了畜牧业产业化基地(联户牧场)建设项目,畜牧业生产条件大幅度改善,投资2778.8万元,实施了32个联户223个单户的联户牧场试点工程,完成了2.7万平方米生产生活用房和水、电、路、广播电视、采奶点等配套设施建设。乡村道路、种草贮草、畜种改良、动物防疫体系等工作稳步推进。四年投资2170万元修建牧道84条545公里,投资6530万元围栏草地400万亩,建设牲畜棚圈47.66万平方米、打贮草基地5万亩,贮草34万吨,改良牲畜4万头,完成退牧还草380万亩,完成投资8579万元;加大了扶贫开发力度,投资34112.39万元,解决了2799名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完成了298户、12878人的移民扶贫,667户、3669人的易地移民扶贫,950户的牧区扶贫,6所学校的教育扶贫,5个卫生院的卫生扶贫。2006年,预计实现牧农业总产值18121万元,比2002年增长53.6%,年均增长11.3%;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分别达25.51%和21.5%,分别比2002年提高9.66和5.39个百分点;奶、肉产量分别达2.18万吨和6915吨,分别比2002年增长64.6%和16.88%,商品率分别达65%和74.89%。四年来,培训牧农民4500人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79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18万元。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大力推进企业深层次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快了牦牛经济园区基础建设,一批有实力、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入住园区,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加大了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改造提升了传统工艺,产品竞争力逐渐增强。2006年,预计工业总产值(现价)达10681万元,比2002年增长5.2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681万元,比2002年增加7052万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00万元,比2002年增加1903万元;四年生产乳制品1299.65吨、肉制品3290吨,完成发电量854万度。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认真实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精心打造大草原品牌,红原大草原成为“自驾游”和“自助游”的最佳目的地。旅游资源开发稳步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旅游环境进一步净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客源市场不断拓展,行业整体素质有效提升。红色旅游开发有序进行,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县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旅游县,红军长征过草地瓦切遗址被列为国家100个经典红色旅游区之一,瓦切牧民新村被列为全国畜牧业生态旅游示范村。2006年,预计接待海内外游客44.5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20360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倍和20.9倍。四年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13.04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45196.61万元。   

  开拓了城乡市场,活跃了商品流通,培育了新的消费热点,市场物价总体水平保持平稳。2006年,预计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00万元,比2002年增长160.3%,年均增长27%。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千方百计培植新税源,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和金融资本的效益。2006年,预计实现全县辖区财政总收入97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5万元,比去年增加23万元,比2002年同口径增加191万元,增长47.87%,年均增长10.2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040万元,比2002年增长42%,年均增长9.1%。四年实现国税收入869.5万元、地税收入1986.15万元。2006年,预计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17324万元和45954万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33.6%和144.6%。   

  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全县国有企业改制全面完成,吸引转化了大量民间资金,盘活了企业存量资产。农村税费改革、行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粮食流通体制、财政体制、教育、文化和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扩大开放成效显著。大力实施“三让三引”的开放政策,成功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增强了引资实效,提高了开放水平。四年共招商引资项目8个,比2002年增加7个,到位资金33200万元,比2002年增加27580万元。   

  三个转变取得实效。土地资产营运从2003年起步,土地收益连创新高,四年实现土地总收益706万元。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四年发展民营企业13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43户,预计实现增加值15057万元,年均增长12.2%,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51.8%提高到59.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9%。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全县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达281人,每万人人才拥有量为203.5人。   

  三、基础建设快速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四年来,预计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195万元,比前五年增长100.03%。实施各类项目135个,其中重点建设项目26个,建成了一批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项目,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城乡建设不断推进。全面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精心打造突出藏民族特色的“高原新城”,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四年投入7482.41万元,完成了6条城市主干道改造、城市建筑风貌改造和“三线入地”工程,新建了银珠路、白龙路、玉龙桥、绛熙西街和中街等路桥工程,形成了“三纵五横”的城市路网。完成了银珠路房地产开发,建成了赛马场、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广场、牦牛雕塑、瑞相塔等一大批公益设施。城区建成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大到1.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万人。狠抓了5个小集镇规划和建设,村镇建设有序推进,建成了安曲、江茸、查尔玛、麦洼等牧民新村,刷经寺镇、色地乡、阿木乡、壤口乡、邛溪镇等易地移民扶贫工程和小集镇建设全面推进。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3%,比2002年提高4个百分点。   

  交通建设成效显著。四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2286.67万元,改造国、省道325公里,完成新建、改建县乡道路89.23公里,公路总里程达771公里,实现了县域内主干道全面黑色化和乡乡通油路目标,通行能力进一步提高。相继建成瓦切、麦洼、壤口、查尔玛农村客运站和瓦切白河码头。   

  能源建设步伐加快。建成了理(县)─红(原)110千伏安输变电线路,完成了投资2382万元的一、二期农网和城网改造,改变了建县40多年来贫电的历史。刷经寺河段水电开发正在进行前期准备。   

  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四年投资554万元,完成了牧区水利示范工程建设,新建、改造各类水利工程22处,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草原灌溉和饮水困难逐步缓解。   

  生态建设效果明显。大力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草地沙化治理等工程,成效明显。四年来,完成人工造林1.4万亩、封山育林4.05万亩、退耕还林4000亩,224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16.6%提高到16.8%,自然保护得到加强。有效整治工业、城镇和农村污染源,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   

  通讯事业稳步推进。对程控电话进行了改造,实现了数字化信息传输,开通了县城、刷经寺镇和瓦切乡的小灵通网络,在主干线开通了移动通信,完成了5个乡的农村移动扶贫工程,通讯覆盖面不断扩大。宽带网工程、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升级,信息网络化建设逐步完善。全县移动用户达到8800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900户,宽带用户达到400户。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不断提升   

  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严格执行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制度,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四年科技投入达251.44万元,实施科技项目18项。开通了农村科普热线,科普工作取得明显实效。科技对外合作、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等工作开创了新局面。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两基”攻坚和“十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农村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教育投入3628.98万元,改扩建中小学20所,建筑总面积4.3万平方米,改造危房8874平方米。教学设施得到改善,远程教育步伐加快。寄宿制学校规模扩大,设施基本配套。“普初”和“扫盲”切实巩固,“普九”顺利推进,“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55.44%。示范学校建设步伐加快,教育质量逐年提升。   

  卫生、计生工作得到加强。加大了卫生投入,加强了农村卫生工作。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6个,恢复村卫生站7个,农村缺医少药问题进一步缓解。卫生局综合楼、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区等一批重大卫生项目建成,公共卫生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妇幼保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取得了抗击“非典”等重大疫情的胜利。藏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切实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02年的9.87‰下降到7.2‰。   

  文体、广电事业发展迅速。新建了红原赛马场、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体设施,极大地改变了文体设施的落后局面。全民健身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提高,出色承办了阿坝州第十一届运动会马上项目比赛、四川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比赛。四年获得国家、省级金牌22枚、银牌32枚、铜牌36枚,我县被评为“四川省少数民族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推出了“哈拉玛”三姐妹演唱组合,农村电影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圆满完成了“村村通”工程,实施了县城和部分乡镇的光纤电视网络建设,537中波台工作得到加强,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分别达90%和88.1%,比2002年分别提高15和13.1个百分点。   

  成功举办了川西北大草原牦牛文化节暨首届中国红原国际牦牛节等大型活动,出色完成了“252”等重大接待任务,在中央电视台推出了《魅力红原》,极大地提高了红原县的知名度。   

  其他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编制任务,绘就了未来发展蓝图。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等大型普查任务圆满完成,统计工作取得新成绩。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四年共争取资金146.5万元,扶持贫困残疾人841名。做好了粮食、气象、食品药品、质量技术监督等工作,保证了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和安全。加强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协助配合149师完成了部队驻训演练任务。地方志、保密、档案、邮政、无线电管理、对台、外事、侨务、妇女儿童、老龄和公路、运输、稽征等工作都完成了目标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精神文明创建深入开展。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验收评出了一批省、州、县级文明单位、村镇和行业;倡导文明新风,公民道德建设取得新进步,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五、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预计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22元,比2002年增加744元,年均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543元。四年来,县人民政府共为民办实事30余件,其中,2006年承诺为民办的7件实事基本兑现。四年帮助8289人脱贫,解决了8200人饮水困难。投入224万元资金,改善了112户残疾人、“五保户”、特困户等弱势群体的住房条件。启动了职工经济适用房建设,建成了刷经寺敬老院。投资380万元新建和改造了14个村委会活动室,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提高了村两委会主要成员的补贴标准和村级公用经费标准,发放农村离任村干部补贴15万元。解决了粮食局、原国营牧场退休职工的部分待遇和乡镇集体所有制兽防人员的养老金问题,减免牲畜防疫费40万元,清理兑现民工工资139万元。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共发放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468.6万元,11466名学生(人次)享受生活补助,17657名贫困家庭学生(人次)享受免费教科书,16368名贫困家庭学生(人次)享受免杂费。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发放城镇低保金355万元,1112名城镇特困居民享受低保,人均月补差达80元。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157.22万元、下岗职工“四项补贴”36万元和经济补偿金48万元,发放率达100%。投资140万元建成了县劳动力市场和“金保大厅”。实施了农村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732名农村困难群众享受低保,全县共纳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392户、394人。认真落实农村医疗救助政策和县级配套资金,救助农村特困群众322户,发放补助金17.9万元。失业、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实现就业630人次、再就业168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均为3.8%。   

  六、民主法制得到加强,社会政治和谐稳定   

  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四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483件,政协委员提案304件。   

  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切实履行行政职能,规范行政许可,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四五”普法成效显著,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顺利开展,公民法律素质明显提高。认真履行廉政承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加大了审计工作力度,经审计上交财政资金12.15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135.88万元,审计和财政审减工程造价787.8万元。完善了政府采购制度,四年共采购53次,涉及金额2643.89万元,节约资金242.7万元。行政监察工作得到加强,大力纠正了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实。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保障民族平等权利。规范使用藏语言文字,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省、州、县表彰。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社会政治保持和谐稳定。狠抓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和示范乡镇建设活动,交通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安全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制定了《红原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完成了6县913.2公里的边界线联合检查任务,巩固了勘界成果。森林防火、草原防火、消防安全取得了可喜成绩。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成整体联动防范新机制。积极防范和处置“******功”等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严打”、“两抢一盗”等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巩固了全县社会治安稳定。四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43件,查处治安案件884件,查获涉案牲畜6196混合头,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22.34万元。妥善处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及城乡建设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全县社会政治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是全县各族人民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四年,是红原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四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对外影响日益扩大的四年。   

  在这四年的政府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积极促进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四年来,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实践表明,只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才能取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突破,才能切实推进市场配置资源,加快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进程。   

  实践表明,只有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才能形成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实践表明,只有始终坚持以开明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不断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才能使资金、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向我县涌流,才能不断增强我县发展的后劲和实力。   

  实践表明,只有始终坚持在群众“最盼”问题上办实事,在群众“最急”问题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问题上改作风、把工作重心下移,人民群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才会像今天这样不断高涨,才能形成风正人和事业兴的可喜局面。   

  实践表明,只有始终坚持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巩固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才能为我县既快又好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各位代表!四年来取得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我们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个进步,都是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有效监督和积极参与,凝聚着全县各族干部和群众的辛劳和智慧。这里,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工人、牧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军官兵和公安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全县各族人民、各人民团体和其他各界人士,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一切关心与支持红原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产业结构差、工业底子薄、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化水平低,牧农民增收缓慢,扶贫开发和扩大就业任务艰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各种社会矛盾处于多发期,协调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难度增大;少数干部的思想、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还不尽适应。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建议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努力实现我县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今后五年,我县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推进结构调整、增加牧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已采取并将进一步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这将对地处西部的我县产生强大的推拉作用,为我们提供追赶、跨越的极好机遇。省州高度重视红原发展,主要领导多次亲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给予大量关怀和帮助,全县上下政通人和,广大干部群众人人思兴、个个思富,发展意识增强,为我县加快发展打下了政治和思想基础;我县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畜牧、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构筑了战略平台和物质基础;加之,全国最大牦牛产品加工区和大草原品牌的精心打造,大九寨国际旅游圈的快速崛起,马尔康机场协议的签定,康玛尔金矿、映郎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的争取实施,都将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我们一定要认清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中国共产党红原县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红原的奋斗目标,为开创我县发展新局面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根据县委对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红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县政府经过认真的研究,对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做好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建新村、强工业、兴旅游、重科教、保稳定、促和谐,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加工业现代化,旅游业品牌化,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生态屏障更趋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稳步提高”的发展思路,着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小康社会建设。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9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5.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34.0%,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5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和7.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8‰以内。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31:31:38。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的进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生态屏障进一步巩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贫困人口整体解决温饱,多数城乡居民过上小康生活。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1856万元,同比增长10%。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00万元,增长1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00万元,同口径增长14.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68万元,增长10%。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今后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实施新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加大“三农”投入,落实好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居民帮助农民”的长效机制,促进牧业不断增效、牧区加快发展、牧农民持续增收。到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24亿元,累计实现肉产量2.9万吨、奶产量10万吨。年均牲畜总增率达20%、出栏率达22%。牧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200元以上,达到3643元。   

  加强牧业基本建设。加大对牧农业的投入,县级财政用于牧农业生产性支出保持稳步增长。加强畜种改良,切实巩固和扩大畜种改良成果。大搞草原基本建设,完善草地生态保护体系,加强沙化、鼠虫害防治,抓好退牧还草工程、人工草场和半人工草场建设。深入开展种草贮草竞赛活动,确保每年每个羊单位贮草50公斤以上。抓好国家级牧草种籽基地建设和种籽加工厂、饲草饲料加工厂建设,建立高产优质人工草场和抗灾保畜贮草基地,大力发展饲草饲料业。建立健全牲畜防疫体系,加强乡镇兽防站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保证牲畜及畜产品安全。加强乡村道路、草原灌溉、农村安全饮水、电网建设和改造、通信等基本建设。抓好刷经寺地区反季节蔬菜、金针菇、藏香猪等种养殖业。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人草畜”三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畜牧业结构,有效引导人口向集镇流转、草场向联户流转、牲畜向联牧流转,不断提高畜牧业综合经济效益。草场结构调整为人工草场10%,天然草场60%,半人工草场20%,湿地保护10%。牲畜结构调整为牛70%,羊27%,马3%,人口分布结构调整为牧业人口在现有基础上完成1000户5000人非牧化转移。   

  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争取国家、省、州的项目和资金支持,搞好畜牧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及联户牧场建设,引导牧户走专业化联合、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实现公司+基地(联户牧场)+牧户的产业化开发模式,促进牧区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大力推动奶源、肉牛、肉羊、中药材、反季节蔬菜等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工业。加强无公害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工作,推进畜牧业无害化、标准化生产,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开拓市场,打造我县畜产品知名品牌。引进和培育竞争力强、知名度高、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全面提升现有省、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的产品档次和竞争力。积极发展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为牧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效益创造条件。   

  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实施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和“千村科技明白人”工程,以技能培训为重点,抓好牧农民工培训和牧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牧农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牧农民,充分发挥广大牧农民在新牧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切实增强牧农民在城镇就业的能力,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真正做到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善扶贫机制,加快改善贫困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8个扶贫新村的提升工程、新建14个扶贫新村,全县整体解决温饱。实施移民扶贫搬迁1843户8600人,对全县大骨节病现症患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病患者实施综合防治。积极组织16个贫困村实施“联合开展千村产业增收扶贫计划”。产业化扶贫覆盖9个乡镇、13241人。   

  加快城乡建设进程。以规划为龙头,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协调发展,确保城镇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中心城镇(邛溪镇)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刷经寺、瓦切、色地、安曲、龙日坝5个重点小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成以牦牛经济园区建设为依托,以产业化发展为动力,能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镇和小集镇。切实搞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加大新村建设力度,把中心村建设和联户牧场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改善牧农民居住环境。   

  强化农村公共服务。认真抓好牧农业信息、农资供应、植保质检、技术服务、投融资、社会保障、气象服务等体系建设。切实抓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等统计调查工作。   

  二、大力发展工业企业,推进加工业现代化   

  按照州委、州政府“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要求,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加工业现代化。到2011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11300万元,年均增长57%。   

  着力抓好工业项目。坚持把抓项目作为实施工业强县的突破口。继续抓好牦牛经济园区核心区基础建设,吸引更多的优势企业入住园区。重点实施牦牛乳业公司酪蛋白系列制品项目、矿泉水项目和中心奶站等建设,完成乳制品技扩建二期生产线前期工作;完成红原牦牛肉食品公司牦牛肉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弱畜育肥基地,做好生化制品研究与开发的前期工作,实现乳肉企业全面投产。把四川宇妥藏药公司建成藏药制药龙头企业,建立大宗、短缺中藏药人工种植基地,建设特有的“高原生态药谷”和中藏药材的保护基地。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建设技术平台,推动具有产业优势的中小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加快培育一批“小而强、小而精、小而专”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科技型企业。   

  着力营造良好环境。认真贯彻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创新,为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政策和市场环境。发挥好工商联、行业协会等组织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解决好企业用地、电力协调等问题。继续协调企业与金融部门的关系,帮助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确保企业正常的流动资金需求。   

  三、强力打造旅游品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加快发展旅游业。认真实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整合优化旅游资源,精心打造中国最红的大草原“自驾游”和“自助游”最佳目的地,打响“红色草原、生态家园、牦牛之乡、旅游天堂”品牌,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和整体水平,推动旅游经济向质量型转变,五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亿元。围绕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和红军长征文化三条主线,完善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四大产品,加快达格则、月亮湾、麦洼寺庙等景区景点的深度开发,重点规划建设好邛溪山、赛马场沟、色阿柯河游牧部落文化保护区、“中国西部红原国际游牧部落村”等旅游景区。积极实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着力把日干乔大沼泽等景点打造成为红色旅游胜地和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大草原旅游的可进入性。加强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兴旅。加强旅游产品开发,不断提高旅游消费水平。切实加强旅游宣传促销,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行业管理,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举全县之力办好川西北大草原牦牛文化节,促进旅游业实现发展新跨越,努力把红原大草原打造成大九寨国际旅游环线上一个亮丽的旅游精品区。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加强市场监管,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着力培育文化、教育、住房、通信、互联网等消费热点,搞好消费服务,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四、全力实施重点建设,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狠抓项目建设。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落实”的观念,始终扭住储备项目、争取项目、落实项目、建设项目不放松,积极争取国债支持,争取国家、省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抓好柯龙路、瓦松路改造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争取红塔路、塔毛路、龙贾路等项目,不断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加大农村生态、教育、文化、卫生、通讯等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以太阳能电站和刷经寺水电站建设为重点,加快能源开发和乡村供电网络建设。在生态环保优先的前提下,争取康玛尔金矿开发项目,加大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积极做好马尔康机场、映郎高速公路红原段的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和垭口山隧道、县城集中供暖、垃圾处理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规范投资行为。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坚决杜绝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继续落实重点项目联系责任制,为重点项目创造宽松、良好的投资、建设和治安环境,正确引导、规范业主行为,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五、纵深推进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推进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三个转变”,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职称制度改革。分类推进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改革。推动住房制度改革。   

  提升开放水平。树立“大开放、大招商、大经贸、大发展”理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行全民招商、全方位招商,鼓励以商引商,重视以企招商,积极开展网上招商和委托招商,扩大招商引资效果。加快载体建设,发挥园区的集聚力和优势骨干企业的吸引力,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资金的承接能力。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思路,一二三产业都要加快开放步伐,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力争五年引进资金3亿元。

  六、扎实推进科教兴县,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两基”攻坚和“十年行动计划”,实现2007年整县“普九”目标,搞好“普九”巩固和复查工作。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就业为导向,加快牧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发展好职业技术教育。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狠抓教育日常管理,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培育优质教育资源,搞好示范学校建设。   

  强化科技服务能力。切实抓好科技创新、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技和科普工作,面向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牧农民增收需要,着力抓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项目,认真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推动产学研结合,为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科技动力。增加科技投入,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让各类人才在红原大展才华,成就事业。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提升文化生活质量。加大基层和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产业。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繁荣文艺创作。依法管理文化市场,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大广播电视投入,抓好农村广播电视工作,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村卫生站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缓解农村缺医少药问题。加强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卫生队伍素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落实各项防控预案和措施,重点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积极开展以大骨节病为主的地方病防治工作,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发展藏医药事业。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促进可持续发展。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巩固天然林保护成果,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草原“两化三害”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保护工程。加强草原、森林管护工作,坚决整治乱采、乱挖、滥捕、滥猎行为。大力改善城乡卫生环境,提升群众安居乐业的环境质量。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好计生奖励扶助和“少生快富”等政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和九环线千里文明走廊等活动为载体,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更大成效。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加强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认真实施《红原县妇女发展纲要》和《红原县儿童发展纲要》,维护好妇女、儿童、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解决好残疾人的康复、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抓好县志续修工作,进一步做好征兵、双拥、民兵预备役、审计、统计、物价、保密、气象、档案、邮政、无线电管理、对台、外事、侨务等工作。   

  七、做好财税金融工作,保持增收良好势头   

  抓好增收节支。积极培植税源,强化税收征管,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财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着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证“三农” 、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公共卫生、文化等重点支出。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改革。   

  搞好金融服务。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建立新型银政、银企关系,加快地方金融发展。积极引导、支持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和金融品种,增加信贷投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全面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切实增加就业岗位。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做好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务工牧农民就业工作。深入开展“再就业政策实效行动”,继续开展“零就业”家庭解困行动。五年新增就业岗位200个,实现就业和再就业700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依法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力度,重点抓好民营企业的参保工作。继续巩固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提高医疗保险县级统筹基金比例,增加公务员医疗补助。推进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城镇低保制度。探索特困群体救助机制,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完善农村五保户生活保障制度,推动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努力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高度重视救灾工作,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解决好拆迁、征地、城市建设等工作中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切实保障其生产、生活。指导并加强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管理,以建设领域为重点,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障制度。   

  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多办好事实事,使全体人民从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际利益。坚持每年为民办一批实事。明年,为民办好10件实事:  

  (一)投资2000万元,用于种草贮草、饲草饲料加工、畜种改良、防疫体系、牧道等畜牧基础建设。   

  (二)投资1500万元,解决400户2000人的牧农民住房困难问题。   

  (三)投资100万元,解决4800名农村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四)投资2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补助困难家庭学生,确保实现“普九”目标。  

  (五)投资60万元,加强乡、村医疗卫生建设。  

  (六)新增就业和再就业岗位50个,新增城镇就业150人。   

  (七)建设1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县级示范点。   

  (八)解决2000人20000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改善县城自来水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   

  (九)启动干部职工住房制度改革,投入350万元建立住房公积金。   

  (十)完成100户8000平方米的干部职工经济适用房建设。   

  九、重视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加强民族文化的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规范和使用藏语言文字,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信教群众的积极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以搞好村民自治为重点,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加强社会监督,扩大法律援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高度重视稳定工作。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认真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机制,切实贯彻《信访工作条例》,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创建“平安红原”为目标,大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打牢维稳工作基础,确保一方平安。继续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以惩治暴力恶性犯罪和偷牛盗马等多发性侵财犯罪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集中整治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群防群治,完善社会治安防范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与“******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能力,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狠抓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重基层、打基础、强监管,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精心组织专项整治,突出抓好交通、消防安全,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严查重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抓好护林防火、草原防火工作。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地震、地质、洪涝、冰雹、雪灾等灾害的防治。

  政府自身建设   

  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努力推进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  

  建设服务政府。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要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搞好县长接待日活动,主动为基层搞好服务、排忧解难,建立亲民便民的服务机制。   

  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听取各人民团体、工商联的意见。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以及政协委员提案,给代表和委员满意的答复。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发挥作用。继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强化审计、监察等专项监督。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政务、厂务、村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   

  建设效能政府。积极探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新方法,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逐步建立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城乡基层组织社会服务系统,建立和完善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社会组织网络。更新社会治理理念,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增强控制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大兴学习之风,提倡自觉学习,强化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广大政府公务员的素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监察,建设高效政府机关。  

  建设诚信政府。执政为民首先要取信于民。政府和全体公务员要树立诚信观念,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摆花架子、作表面文章,办得到的事立即办,办不到的事给基层和群众耐心解释清楚,绝不能糊蒙群众。形成以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机制。   

  建设廉洁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从严治政,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切实加强政风建设,杜绝讲排场、铺张浪费等奢靡之风。   

  加强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各级领导和政府公务员要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顾全大局,加强纪律性,做到令行禁止,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要求真务实,力戒空谈,要沉下去,深入基层和群众,把各项任务和部署真正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和政府公务员要切实加强学习,不断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驾驭全局、处理利益关系和务实创新的能力。  

  各位代表!红原经济和社会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我们已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迈上了新的辉煌征程,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展望红原的未来,前景无限美好。让我们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心同德,奋发图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红原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非典: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以发热、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是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

  

  2、禽流感: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发的传染性疾病综合症,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3、三让三引:指让出优势资源、让出优势产权、让出优势项目,以资源引资金、以产权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

  

  4、三个转变:指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5、普九:指普及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义务教育。

  

  6、两基: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7、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是指四川省自2004年起,用两年时间培训农民工1000万人,使现已转移输出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普遍接受一次系统的技能培训,掌握1至2种市场需要的职业技能。

  

  8、八荣八耻:指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9、三个离不开: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