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

红原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01-12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县 十 二 届 人 大

  三次会议文件(五)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5月7日   

  在红原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长 邓真言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面对空前严峻的反分裂斗争形势和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动员和组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难,战胜前所未有的挑战,打赢了反分裂维稳和抗震救灾这两场硬仗,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县呈现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政治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生活大力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反分裂维稳取得阶段性胜利

  去年,西藏拉萨“3.14”事件波及红原以后,在州委、州政府及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州工作组的指导帮助和驻县部队的鼎力支持下,我们群策群力,打防并举,确保了全县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重大敏感时期,实现了“三个确保不发生”的目标,维护了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维护了全县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及时成立县反分裂维稳指挥部和8个工作组,完善应急处突工作预案,准确研判维稳形势,周密部署防范措施,加大维稳工作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全年累计支出维稳经费1321万元,做到有备而战、有效应对、主动防范、掌握主动。

  打防并举,标本兼治。迅速组织调派维稳力量,加强重点防范监控;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广泛开展“双同、感恩报国”教育、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和“双进双入”活动;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积极化解不稳定隐患;深化寺院清理整顿和法制政策宣传教育,深入揭批达赖集团反动本质,坚决打击分裂破坏活动,有效震慑了境内外分裂势力。

  完善机制,巩固成果。落实四级维稳承包制,成立6个片区工作组,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维稳责任体系;坚持“以发展促稳定、以民生聚民心”,大力实施“九项民生工程”,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强村级基层政权建设,完成“两所一庭”和“天网工程”建设任务,举行军警民维稳应急处突联合军事演习,提升了维稳应急能力和水平。

  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抗震救灾有力有序有效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迅速启动了《红原县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县各族人民友爱互助大奉献,共度时艰大协作,风雨同舟大凝聚,涌现出许多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彰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情牵灾区,全力救援。先后组织了38名志愿者、23名医务人员、19名抢险队员和7辆抢险车奔赴重灾区全力抢险救援。疏散地震滞留游客3800人次,妥善安排食宿。安排资金300余万元,采购了帐篷、棉被、大米、面粉、矿泉水以及各类药品、医疗器械等救灾物资,在第一时间运抵重灾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共募集救灾资金106.5万元,捐赠了价值80余万元的红原牌奶粉等救灾物资,弘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

  心系灾民,临危济困。及时向全县受灾困难群众发放食品7.83吨、饮用水40余吨、衣物5200余件、帐篷3073顶,搭建临时过渡安置房和活动板房625套,妥善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实际困难。安排资金15万元慰问都江堰等地震重灾区的红原籍受灾群众,向280名“三无”人员兑现救助金25.77万元、救助粮12.88吨,向15位地震遇难人员家属兑现抚慰金7.5万元,发放城乡受灾居民房屋重建和维修加固补助金908.76万元。认真落实灾后优惠政策,解决了120名因灾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为401名企业预登记失业人员发放生活补助73.6万元,为432名大中专毕业生和城镇失业人员发放岗位补贴87.25万元。向受灾困难群众发放棉被12000床、棉衣裤3000套、电热毯和毛毯8000床,储备粮油2363.5吨,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安全越冬。

  加强和规范救灾款物的管理,认真做好救灾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和使用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账目清楚无误。

  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千方百计组织调运电力、燃油、煤气、粮油、蔬菜等物资,保障市场物资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维护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实施刷经寺镇老康猫村地质灾害紧急避险安置;对全县16所中小学受损校舍进行灾损鉴定,制定了维修加固方案,启动实施了龙日坝小学灾后重建工程;完成了2028户城乡居民受损房屋维修加固以及191户城乡居民永久性住房重建任务。

  三、战胜前所未有困难,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

  在全力以赴抓好反分裂维稳和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我们坚持抓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以发展促稳定,以民生聚民心”,努力把拉萨“3.14”事件、“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271万元,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846万元,同比增长11.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550万元,同比下降1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875万元,同比增长11.6%。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44元,同比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03元,同比增长11.1%。

  农村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面完成2006年度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第一、二批项目,并顺利通过州级督查抽检;安装网围栏64万米,人工种草15195亩,贮备冬草13.9万吨;治理鼠虫害50.3万亩,治理沙化草场9450亩;免疫牲畜255万头次,冻精改良牦牛3683头,引进西黄、黑黄种公牛54头、贾洛藏系绵羊500只;建兽防站5个、巷道圈18个。实施“一灶一炉”温暖工程1000台套,投资108万元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建食用菌标准化种植示范园3个,新增食用菌种植规模300万袋,全县总规模达到1300万袋;续建反季节商品蔬菜种植基地1000亩。全年新建和维修农村公路、乡村牧道、机耕道226.3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点4个,红原荣获全州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称号。各类牲畜存栏416176混合头、出栏99500混合头,肉类产量8305吨,奶类产量24381吨。红原荣获全州牧区出栏、贮草竞赛一等奖。全年牧农业总产值达到26124万元,同比增长16.3%。

  二三产业逐步恢复发展。帮助牦牛乳业公司、牦牛肉食品公司、国中食品公司、遛遛牛肉食品公司等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实现产值。刷经寺山泉水饮品有限责任公司矿泉水生产线正式投产生效。生产乳制品389.44吨、肉制品2405吨、宇妥胶囊106.87万盒、肝苏胶囊28.42万盒、红景天口服液34.2万盒、甘松油2.1吨;完成发电量89万度,购电量1271万度,售电量1175万度。实现工业增加值3555万元,同比下降16.5%;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3042万元,同比增长4.8%。

  竭力恢复大草原旅游市场信心,多层次、多渠道对外促销,积极编制旅游灾后重建项目,对外推出红原新版旅游画册。大力发展生产性和民营性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尽快恢复发展。投资30万元,制作安装旅游标识标牌和导向牌30个。接待中外游客4.7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3063万元,同比分别下降91.1%和88.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12万元,同比增长1.7%。

  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实施项目拉动战略,加强项目储备申报,积极申报立项,全年上报项目30个、实施项目22个;在西博会上推出招商项目7个,展示特色产品16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212万元,同比下降10%。实施了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程,启动了红原机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暨省道209、301线公路“三改二”灾后重建项目。出让土地25宗1.05公顷,实现土地收益67.55万元。

  财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实现财政总收入29360万元,同比增长7.9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4万元,同比下降11.8%;财政总支出28489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8469万元,同比增长8.1%。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1009万元和4972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1%和0.2%。

  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九项民生工程成效显著

  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安排资金16000万元,全面组织实施了“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扶贫解困、就业促进、教育资助、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九项民生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让广大牧农民群众深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明白了惠从何来、恩向谁报,以民生凝聚了民心和民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形成了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和谐稳定责任共担、“双同、感恩报国”情怀共有的良好社会氛围。

  改善了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成功承办了四川省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程启动仪式。投资3353万元,在麦洼乡一村集中连片实施了356户1769人的易地搬迁工程,配套完善了水、电、路等公益设施。为1119户、5087名农村困难群众修建了住房,新建廉租房24套1223平方米。解决了18个村、3座寺院886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为大骨节病区20294名换粮对象和6430名学龄儿童更换粮食260.8万公斤。为1397名Ⅰ、Ⅱ度大骨节病患者购买生产畜2848混合头。在刷经寺镇新建中藏药材种植基地500亩。

  促进了培训就业和教育助学。完成各级各类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3807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67人。在公益性岗位安置大中专毕业生120人。累计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公用经费337万元。为14806人次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12230人次中小学生提供寄宿制生活补助589万元。解决了117名农民工子女和237名地震重灾区学生到我县中小学就读的问题。投资2444万元,新建学校教学用房、教师单身宿舍及太阳能浴室22220平方米。

  提高了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完成投资851.1万元,建成邛溪镇多功能社会救助福利服务中心和查尔玛乡农村敬老院;启动实施了瓦切农村敬老院建设项目。发放城市和农村低保金658.24万元,保障对象达18705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1642人,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4150人,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318人。牧农民参合28669人,参合率达91.53%,其中,僧侣参合1165人,占僧侣总数的85.85%。牧农民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8509人次,享受医疗补助181.63万元;实施农村和城镇医疗救助6223人次,救助金额达86.04万元。

  加强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制度和环境整治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完成森林管护223.72万亩,公益林建设2万亩,沙化土地治理945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000亩。全面完成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红原荣获全州2007年度和2008年度森林防火目标管理一等奖。

  五、强化公共服务管理,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2008年,我们按照构建和谐红原的目标,完善公共服务,强化社会管理,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

  科教兴县战略深入推进。科技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取得新进展,实施科技项目6项,申报专利3项。“红原县邛溪镇反季节低温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荣获2008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称号。畜、草改良和牧农民适用技术培训全面推进,牧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十年行动计划”和“易地育人”工程深入实施,教育“三个增长”和“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落实,“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顺利通过州督导评估组的复查验收,在全州率先实现了“一乡一校”的校点布局调整目标。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得到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寄宿制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教育督导检查工作取得新成效。震后招生考试工作任务圆满完成,12人上本科录取线、18人上专科录取线。

  卫生计生工作进展顺利。投资382万元,实施了江茸乡卫生院、安曲乡卫生院、妇幼保健站及县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改扩建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扩面增效,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有效推进,大骨节病患者得到对症治疗,民族医药事业加快发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和“马背药袋”试点工作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家庭“三项制度”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三结合”工作扎实开展。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比上年下降0.3个千分点。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锅庄比赛和山歌弹唱比赛等文化活动。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93场次。投资70万元,对赛马场、体育馆、唐古拉风演艺中心进行了维修、改造。投资26万元,完成了10座寺院卫星接收设施安装调试及3个乡镇“电视数字小片网”工程建设任务,广播、电视有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9%和76%。广播电视外宣工作荣获国家级政府奖3个、省级政府奖1个、州级政府奖13个。投资780万元,新建农村移动基站5个、搬迁基站1个,移动通信覆盖面不断扩大。积极推动革命老区申报、年鉴编纂、县志续修、档案收集利用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有序推进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前期工作,启动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气象监测和预报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统计、物价、保密、邮政、外事、对台、侨务、对外联络、无线电管理、残疾人、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人民武装工作得到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民兵应急分队建设取得新成绩,驻县部队和民兵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红原荣获全州民兵应急分队建设考核一等奖。全面完成征兵工作任务,认真落实军烈属和复员残疾军人优抚政策,妥善安置复员转业军人,巩固发展了“双拥”成果。

  社会综合管理成效显著。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追逃”犯罪人员与专项行动有机结合,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立刑事案件34件、破案30件,抓获在逃人员9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有效防控各类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8起,死亡2人,受伤19人,直接经济损失5.94万元,“四项指标”都得到有效控制,我县荣获2008年度全州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称号。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投资658万元,实施了7个乡镇4235平方米的村两委会活动室及配套设施建设;将村干部正、副职每人每月补助分别提高到310元和150元,村级公务费提高到每年2万元。推进寺院“三化”建设,投资455万余元,实施了全县10座寺庙的广播电视、旗台旗杆和通寺公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工作责任制,全年共调处各种矛盾纠纷58 起、接办各类信访60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应急值守发挥重要作用。

  六、突出高效规范行政,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狠抓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心和执行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组织了两批130余名村、科级干部到西南民大学习培训、到成都市龙泉驿区参观考察,增强了干部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政务公开,畅通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快捷服务。行政审批事项废止22项、合并6项、新增3项,精简规范为214项。新设群众工作局、政务服务中心、应急办等14个单位,工作机构更加健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与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联系。组织部分州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实地视察民生工程。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89件,政协委员提案117件。“五五”普法深入推进,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法律意识逐步增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完成政府采购9批次,采购金额1019.7万元,节约资金80.3万元。强化基本建设工程审计,核减工程投资1171万元;完成审计项目(单位)8个、专项审计调查2个,维护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促进了廉洁行政。

  各位代表,2008年,我们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全力以赴抓稳定,共克时艰抓发展,众志成城抓重建,不遗余力抓民生,朝着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红原目标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用智慧和汗水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广大驻军官兵、公安政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理性审视,冷静分析,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主要表现在:发展不快、发展不足,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少的基本县情尚未根本扭转;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创新能力的增强,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社会公共服务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较低,畜牧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较慢;少数干部的思想作风、实干精神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等等。这些问题,既是我们正在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制约我们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09年,我们面临国家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大好发展机遇,全县上下追赶跨越的热情空前高涨,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信心十足,各族群众共奔小康的愿望非常强烈。尽管我们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预想不到的困难和风险,但我们更有战胜困难、应对风险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州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奋力推动红原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推进红原“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全州“两会”及县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及省委“一条主线,三个加强”的藏区工作总体思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加快灾后恢复重建两大机遇,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理念,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着力实施一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和惠及全县各族人民的“八项民生工程”,加快发展、维护稳定、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红原,争当牧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GDP)48720万元,同比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00万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1620万元,同比增长66.9%;第三产业增加值16800万元,同比增长1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同比增长148.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0万元,增长32.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00万元,同比增长26.8%。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60元,达到370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216元,达到14519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要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务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档升级,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大增长

  抓住全州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发展投资高峰年和建设高潮年的机遇,乘势扩大投资规模,大抓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档升级,强力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开工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做好红原机场建设、省道209、301、302线红原段公路“三改二”灾后重建的草场(土地)征占用补偿、房屋拆迁、沙石和电力供应等协调服务工作。千方百计提前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重点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高科技研发基地、县城集中供暖、自来水管网改造、城市过境路改造、垃圾处理、商业广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建设项目。

  加强项目建设综合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项目建设管理规定,科学组织施工,加强质量管理,杜绝工程非法分包、转包,防止“豆腐渣”工程。加强项目组织领导,抓好项目跟踪落实和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加强项目筛选、论证、储备,积极申报一批前景好、潜力大、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尽快立项实施。加强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特色优势项目尽早落地实施、投产生效。

  二、加快夯实畜牧发展基础,促进牧区农村经济大繁荣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红原县委《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的决定》,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信贷支持力度,按照调整“四个结构”,构建“四个体系”,实现“四个转变”、达到“四个持续”的畜牧业发展思路,着力引导牧农民对草场、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合法、合理、有序流转。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搞好草畜平衡试点工作,积极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加快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大繁荣和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年内实施退牧还草工程135万亩,草场补播40.5万亩,在县境内省道公路沿线的各乡镇推广种植优质牧草6万亩,鼠虫害防治80万亩,建打贮草基地0.6万亩,冻精改良牦牛4000头,新修乡村牧道75公里、维修乡村牧道15公里,新建乡镇兽防站3个、防疫巷道圈20个,购置牧业机械30套。在有条件的乡镇实施主干线硬化、环境绿化和街道亮化工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各类牲畜出栏率达23%,各类牲畜商品率达18%。

  三、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大提速

  继续落实灾后重建各项优惠政策,推动工业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确保企业达到并超过震前产能。着力抓好牦牛乳业公司新增奶粉、干酪素生产线项目,牦牛肉食品公司、国中食品公司和天然产物公司的厂房车间维修和技改扩建。提升畜产品精深加工、中藏药深度研发、香料香精扩大生产、酸奶标准化规模开发的经济效益,抓紧培育特色旅游产品加工、饲草饲料加工、资源开发等产业,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强化政府对企业的协调与服务,着力解决企业生产困难和经营问题,科学合理调配企业所需生产要素,为企业正常生产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工业经济“止滑提速”,努力实现企业利税双增。力争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4000万元,同比增长14%。

  四、加快恢复旅游市场信心,促进第三产业大振兴

  围绕旅游业恢复振兴,把《红原大草原国家公园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与旅游灾后恢复重建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实施瓦切红色旅游景区建设项目,促进瓦切红军长征过草地遗址项目尽早获准开工建设,力争达格则景区和月亮湾景区开发建设项目的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省道公路沿线建植优质牧草观赏带,再现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画卷,高起点、高水平、大手笔建设世界级“国际原生态大草原旅游目的地”,倾力打造大草原国家公园亮点,盘活大草原优美自然风光旅游看点,激活特色人文景观旅游热点,促销“全国十大自驾旅游最佳目的地”旅游卖点。着力瞄准红原机场建设、省道公路“三改二”灾后重建,将给我县发展带来的巨大人气、商机和活力,超前谋划,苦练内功,加快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和涉旅人员培训,大力发展物流、信息等服务产业,加快构建旅游大发展的新平台。同时,要搞好旅游联合推介,大力开展网络促销,拓展客源市场,加快恢复旅游市场信心,不断提升红原旅游形象,尽快以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其他服务业的兴盛。力争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7.5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18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71.2%和285.2%。

  五、加快财政金融优化管理,促进资金发挥大效益

  用好、用足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执行“四压”、“三停”新规定,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执行财政预算,落实资金监管措施,确保财政运转协调。有效整合资金,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确保重点支出,控制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使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益。落实金融政策,创新金融管理,着力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发展薄弱环节以及牧民定居建设的信贷支持,完善和优化信贷服务。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确保把有限的资金更好地用于发展生产、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改善群众生活。

  六、加快实施八项民生工程,促进生产生活条件大改善

  投资3亿元,加快实施“八项民生工程”,确保工程建设取得明显实效,让广大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以民生的大改善促进民心的大凝聚、民族的大团结、政治的大稳定、社会的大和谐。

  扶贫解困工程。一是把“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办出特色。按照“统筹兼顾,科学选址,整合资源,先易后难,集中连片,突出高原和民族特色,有利产业发展和牧民持续增收”的要求,计划在2009—2012年四年内,逐步解决全县10个乡镇27个行政村以及龙日种畜场5289户、23670人的牧民定居问题。今年着力实施16个牧民定居州级示范点及其他定居点共计1784户、8878人的牧民定居点建设工程,以及省道209、301线附近已成规模的定居点风貌改造;完成5089户、22901人的“帐篷新生活”行动任务,最终实现项目覆盖区“家家有定居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的目标,把这项富民惠民工程和民心德政工程办出特色、办出亮点、办出成效。二是把“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引向深入。按照州上总体安排和要求,把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与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落实好易地育人、更换粮食、易地搬迁、饮水安全、社会保障、调整结构、卫生防治、科技攻关等八大措施,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程,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进一步改变农村贫病现状。

  就业促进工程。不断完善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拓展公共就业服务渠道,着力为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促进各类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落实减轻企业负担和稳定就业局势的政策措施,为400余名困难企业职工支付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100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培训农民工320人。促进2名以上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

  教育助学工程。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免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做到“应免尽免”;补助5820名寄宿贫困学生生活费,做到“应补尽补”。继续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159人,寄宿制学生规模达到7144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高中生20人。切实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受教育权益。

  社会保障工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农村低保全覆盖。2009年城市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145元;农村低保16770人,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51元。完成瓦切敬老院综合楼工程建设。“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25%。加大五个险种的征缴扩面力度;稳妥推进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前期工作;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力争年末覆盖人数达到2650人。

  医疗卫生工程。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不断提高覆盖面和受益面,牧农民参合率提高到96.44%,参合牧农民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年人均医疗救助各95元。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40%,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百姓安居工程。进一步解决农村特困危房户住房困难,完成60户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户安居工程;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新建经济适用房200套、廉租房180套,实施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数达到340户。完成城镇受损住房和寺院受损房屋的维修加固以及城乡住房重建任务。解决95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问题。解决3000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道路通畅工程。加快农村交通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牧农民增收致富。投资493.2万元,新建通村公路41.1公里;投资190万元,大修通乡油路19公里;投资52.5万元,建设乡镇客运站1个、招呼站5个。

  环境治理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日干乔湿地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积极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大力推广太阳能生态能源,为远牧群众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2000余套;加快农村“四改两建”步伐,实施县城自来水管网改造和垃圾处理工程。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环境整治资金投入,狠抓责任和措施落实,坚决整治城乡环境“脏、乱、差”,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培育环保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实施草原建设0.96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平方公里;管护森林面积110.9万亩,建设公益林2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0.4万亩;完成沙化草场综合防治试点0.8万亩;为992户牧民户均建设围栏草场400亩,改良草地40亩。

  七、加快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大发展

  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进一步增添教育发展举措。紧紧抓住国家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的政策机遇,继续实施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易地育人工程。推进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三教”统筹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积极推进现代远程教育。着力实施“9+3”藏区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完成200人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任务,大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熟练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教育常规管理和督导检查,深入推进教育“三个转变”,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认真做好2010年省政府对红原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完成中小学校舍维修加固改造,进一步改善学生寄宿条件和教师工作生活条件。

  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卫生硬件投入,安排资金1233万元,新建县藏医院住院部,改扩建各乡镇卫生院,购置医疗设施设备。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增强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扩展大骨节病对症治疗。狠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继续搞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家庭“三项制度”政策,搞好受灾家庭生育及再生育服务,加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人口素质。认真实施“两纲”,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增加科技投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拓宽科技服务领域和渠道,进一步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实施科技惠农兴村专项行动,加大科技扶贫力度,为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继续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项目、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合作,着力推进高原特色产业产品研发、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不断提高科技对地区经济的贡献率。

  进一步拓展各项事业发展空间。重视城乡文化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继续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做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建设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7个村的农家书屋,实施“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建设项目。加大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开展“惠民工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实施“2131”送电影下乡工程。全面完成今年全县“村村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任务。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继续深化“千里文明走廊”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县志续修、综合年鉴编纂、革命老区认证工作。加强重点项目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和利用。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气象水文监测和地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促进审计、保密、邮政、无线电管理、外事台侨、对外联络等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八、加快城乡居民增收步伐,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大提高

  认真落实工资保障制度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积极争取高海拔地区干部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216元。大力发展农村生产,畅通农畜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商品率,实现牧农民增产增收;落实好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家电和农机购置补贴、燃油补贴、退耕还林粮食(现金)补贴等富民惠民优惠政策;积极拓展劳务市场,年内完成劳务输出10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56万元;将全县各村和社区居委会“三职”干部正、副职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50元和200元,“小三职”干部每人每月误工补助100元,农村“三老”人员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180元;对寺管会主任、副主任(包括掌堂师)及其成员每人每月分别发放生活补贴220元、190元和110元,确保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60元。

  九、加快平安和谐红原建设,促进社会政治大稳定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努力建设平安和谐红原,实现地方长治久安。全年安排维稳资金500万元,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深化反分裂维稳斗争。树立抓稳定就是抓发展的新理念,始终肩负稳定第一责任,继续落实各项维稳举措,强化重要敏感时期和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重要设施的安全防范工作,增强应急处突能力。进一步加强各级干部的管理、各族群众的教育和重点人员的监控。深入开展“五反”斗争,保持对敌斗争的高压态势,确保全县政治稳定、社会稳定、边界稳定和治安稳定。加快从全力应对向积极作为转变,筑牢反分裂维稳的物资基础、干部基础和群众基础。

  深化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五五”普法工作,广泛开展法律“五进”活动。强化人民调解指导和管理,不断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专项资金公示制。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社会自治功能。深入落实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深化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规范使用和管理民族语言文字。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推进寺院“三化”建设,不断完善寺院公共服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深化社会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缉枪治爆、“追逃”、禁毒、禁赌、“扫黄打非”、“防邪”、打击盗抢牲畜等专项行动,有力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抓好爆炸物品、危化品等安全管理。推进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工作,积极开展“平安寺庙、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边界”建设,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

  深化基层政权建设。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基层干部,积极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和权力运行机制。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强化监督制约,规范村级组织行为,增强村级班子在基层群众中的威信和战斗力。

  深化全民国防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驻县部队和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突出抓好民兵常态维稳应急分队建设,全力搞好武警阿坝支队红原机动大队驻地建设协调服务工作,积极做好国防动员“五个一”建设迎检工作,力争达标。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和观念。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做好征兵和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落实军烈属和残疾军人优抚政策,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深化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县、乡两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继续推行安全生产“一把手”负责制和目标管理“一票否决制”。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大检查,特别要严查重处交通、建筑及涉旅行业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力争安全生产“四项指标”控制在州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范围之内。继续抓好森林草原防火、自然灾害防治和消防工作。

  十、加快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促进政府履职能力大提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在思路创新上下功夫,在真抓实干上求突破,在真情服务上做文章,大力推进“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让政府自身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努力打造让各族群众信任和满意的人民政府。

  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和执法过错追究制,严肃查处滥用权力和失职渎职行为。主动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县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全面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认真受理来自群众和新闻舆论的批评、意见、建议。

  推进科学行政。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在谋决策、做规划、抓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着力把加快发展、文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推进民主行政。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继续实施听证、公示和专家咨询制度,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行政参与,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发挥社会自治功能,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推进服务行政。优化政务服务,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着力整治行政不作为、责任流于空谈、工作流于形式,业务能力不强、措施落实不力,人难找、事难办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及群众满意度。强化干部选用导向,严格绩效考核,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推进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推动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行。加快电子政务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完善督查督办制度,搞好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推进廉洁行政。坚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做好财政补助、补贴资金的公示。加大对扩大内需资金、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以及重点工程、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审计监督,严厉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加强公务接待管理,精简会议文件,反对铺张浪费,以节约型政府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各位代表,2008年,任何艰难险阻都没能阻挡我们勇往直前的步伐,2009年,面临大好机遇更加坚定我们跨越发展的信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红原的征程中开拓前进,交出一份加快发展、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的满意答卷,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名词解释】   

  一条主线,三个加强:即省委藏区工作总体思路:“以加快发展、扩大开放、和谐稳定为主线,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学校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

  三个确保不发生:确保不发生一起分裂破坏事件;确保不发生一起僧尼参与闹事事件;确保不发生一起群众利益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国防动员“五个一”建设:抓好一个国防教育,建强一支应急应战队伍,建好一个国防动员综合教育训练基地,搭建一个国防动员信息指挥管理平台,完善一个国防动员运行机制。

  “四压”、“三停”:“四压”即:一要压缩日常公用经费;二要压缩因公出国(境)经费;三要压缩会议、培训、招待费;四要压缩能源消耗支出。“三停”即:一是除恢复重建和必要的维修加固外,暂停党政机关办公楼购建经费审批;二是除抗震救灾和必要的执法办案用车外,停止增加其他行政用车编制;三是除直接服务于抗震救灾的信息化建设外,暂停其他信息化建设项目审批或增加经费预算。

  “9+3”藏区免费教育计划: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实施的藏区民生工程,即,在藏区学生接受完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再免费接受3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在藏区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免除学费并提供生活补助;对到内地中职学校就读的藏区藏族农牧民子女,免除学费并适当提高生活补助标准。

  教育“三个转变”:即由改善办学条件向提高教学质量的转变,由配齐师资力量向提高师资素质的转变,由扩大办学规模向提高办学效益的转变。

  教育“三个增长”: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藏区“一灶一炉”温暖工程:是国家农业部针对藏区牧农民使用老式藏炉,费柴、费力、费钱且污染环境的实际,在实施太阳能温暖工程项目(一户一台太阳能灶)后,增加配套使用新型的生物质炉,解决藏区农牧民生活用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实施的十六件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

  构建“四个体系”:构建高效的牧草生产体系、合理的牲畜繁育体系、完备的牲畜安全体系、科学的草原管护体系。

  调整“四个结构”:调整牧业人口结构,促进牧业剩余劳动力向非牧产业转变;调整天然草场结构,促进传统放牧型向冬春补饲型转变;调整畜群畜种结构,促进牲畜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调整畜副产品结构,促进原料出售型向精、深加工增值型转变。

  实现“四个转变”:游牧畜牧业向定居畜牧业转变;粗放经营向科学养畜集约化经营;原料生产向加工增值转变;牦牛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经济优势转变。

  达到“四个持续”:实现生态功能持续增强、草地资源持续利用、畜牧经济持续发展、牧民群众持续增收

  农村“四改两建”:四改即“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两建即“通村入户路,一灶一炉”建设。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农村药品供应和药品监督网络建设。

  马背药袋:指以马作为运输工具,方便农牧区群众购药流动非处方“药柜”。

  “2131”送电影下乡工程:在21世纪初,基本实现全国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

  两纲:《红原县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红原县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

  计划生育家庭“三项制度”: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特别扶助。

  “两所一庭”基层政权建设:指基层公安派出所(含寺庙警务室)、司法所和人民法庭基础设施建设。

  “双同、感恩报国”教育;即与党同心、与社会主义同向,感恩报国教育。

  “双进双入”活动:进村入牧户、进寺入僧舍。

  寺院“三化”建设:“寺院管理规范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宗教关系和谐化”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