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

红原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01-12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县 十 三 届 人 大   

  一次会议文件(五)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2月10日在红原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 长 嘉央罗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县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的收官之年,我们按照省、州决策部署,高位求进,重点突破,圆满完成了县第十二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65549万元,同比增长15.5%。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270万元,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022万元,同比增长28.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257万元,同比增长17.0%。实现财政总收入71347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800万元,同比增长43.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111100万元和713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5.2%和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64元,同比增长13.7%;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17元,同比增长18.2%。   

  现代牧业已具雏形。积极推进安曲哈拉玛村现代畜牧业草畜平衡试点项目。依托项目扶持专业合作社,建成改良牛集中养殖场、牦牛育肥场和羊育肥场。2009年度退牧还草工程通过省级验收,2010年度退牧还草工程基本完成。安装网围栏170余万米,建牧道55公里,建巷道圈26个、暖棚151个;建人工草地5.45万亩,购置发放割草机183台,储备冬草10.98万吨;冻精改良牦牛4828头,建麦洼牦牛选育场2个,引进黄种公牛200头,免疫各类牲畜287万头次;牲畜存栏41.7万混合头、出栏11.8万混合头,出栏率达28.2%、商品率达23.0%;肉类产量10314吨,奶类产量27941吨。种植中低温食用菌1630万袋。预计牧农业增加值达24780万元,同比增长6.7%。  

  工业经济增长强劲。国中食品投资12000万元在成阿工业园区建成阿坝州最大牦牛肉精深加工企业,预计年产值达60000万元,宇妥藏药、红原宏肉业跨进规上工业企业,规下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生产肉制品8015吨、乳制品1124吨、中藏药209.8万盒;完成发电量550万度,外购电量2000万度,售电量1800万度。预计全社会工业增加值达11055万元,同比增长69.9%。   

  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完善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投资650余万元,建成日干乔湿地和月亮湾生态栈道,邛溪热坤村、安曲下哈拉玛村自驾游营地。快捷318汽车酒店、西南民大研发基地全面竣工,红贸宾馆完成维修改造。新增旅游接待床位800余个,全县旅游接待床位达到4500个,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在中国红色经典旅游推广盛会上红原荣获“四川红原县中国红色经典生态旅游胜地”称号。预计全年接待中外游客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5.8%和67.2%。   

  开放合作重点突破。积极组团参加2011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第十二届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第九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开放合作盛会,全面展示发展成果、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畜牧、旅游、生态、新能源等优势资源和开发潜力倍受关注,签订投资协议4个,意向投资105000万元,实现招商引资历史性突破。   

  投资消费势头良好。启动实施阿坝·红原机场、瓦切新牧区综合体、市政道路、城市集中供热、县人民医院搬迁、车站搬迁、城乡防洪堤等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000万元,同比增长15.0%。建村村农家店12个、县级配送中心1个。城乡市场活跃、供求两旺、价格平稳。预计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57万元,同比增长19.0%。   

  二、民生民计实现新改善   

  全面实施各项民生工程,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全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编制完成《红原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0—2020)》、4个乡镇总体规划和33个行政村新村建设规划。依托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等民生工程项目,全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投资51000万元,在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民居、塑造新风貌、创建新机制、培训新农民、建好村班子等方面取得新成效,瓦切新牧区综合体成为新村典范。   

  全面完成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任务。投资12204万元,建成678户牧民定居房和40户特困户住房;打造4个牧民定居精品点,配套完善了村民活动中心、道路、电力、饮水、排污及太阳能热水器等基础设施,提前一年完成5089户牧民定居房及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广大牧农民群众安居乐业、感恩奋进。   

  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完成投资1500余万元,实施易地搬迁111户618人,为大骨节病患者发放生活补助、医疗救助和新合补助,帮助病区171户牧民依托产业增收致富,对症治疗大骨节病患者4761名,农村贫病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项目建设顺利通过国家中期评估,实现“两年初见成效、四年大见成效”工作目标。   

  全面完成“三百”示范工程。按照“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要求,投资10500万元,全面建成7个特色魅力乡镇、7个精品旅游村寨和23个幸福美丽家园,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和专合组织,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繁荣和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开展各级各类培训458人次,劳务输出835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80万元。发放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0万元。争取再就业资金115万元。就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牧农民参保6262人,集中供养Ⅲ度大骨节病患者和“五保”对象311人。发放城乡低保金1179万元、医疗救助金145万元。“五险”参保14885人次。投资384万元,建公共租赁房40套2400平方米;投资267万元,建刷经寺镇廉租房36套1800平方米。社会保障扩面增效。   

  全面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启动第二轮天然林资源保护项目,积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完成基础资料的收集、核定和录入,编制上报实施方案。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封山育林2.8万亩,治理沙化草场4000亩,人工植灌620亩,编织生物沙障22.7万平方米;防治草原鼠虫害45.1万亩次;实施森林管护224.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000亩。投资2400万元,建设城乡防洪堤1.12万米。良好的生态环境奠定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全面提升城乡环境风貌。投资1280万元,实施城乡风貌塑造、重要节点景观打造和市政道路改造,配套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为4个乡镇和10座寺庙共配备垃圾清运车14辆。组织开展“全民动员、植树种草、美化家园”活动,义务植树36.3万株。打造了整洁、规范、优美、和谐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   

  三、社会事业彰显新进步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日趋完善,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教育方面。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启动实施第二个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出台了《红原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红原县推进教育发展新跨越的决定》和《红原县进一步加强“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决定》,“两基”迎国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投资3894.7万元,维修改造中小学部分校舍及附属设施,高标准配置音、体、美、卫等教学实验仪器和图书设备,新建县城双语幼儿园和安曲乡幼儿园,在瓦切达俄村设立全州牧区第一所村级幼儿园,县城机关幼儿园被评为“阿坝州示范性幼儿园”。为6652名寄宿制学生发放生活补助752万元,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7634人次。向各级各类大专院校输送合格人才103名。输送105名学生接受“9+3”藏区免费职业教育,输送130名学生接受异地藏汉双语初中班教育。   

  科技方面。建设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安曲乡下哈拉玛村科技示范村,向国家、省、州申报科技项目15项,组织实施科技项目6项,申请专利5件。开展牧农民科技培训4959人次;新增道地中藏药材种植325亩,全县种植保有量达1614亩,种植农户年人均增收300元,科技助农增收致富取得新进展。在2011年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中,红原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   

  卫生、计生方面。启动实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红原宇妥藏药“三味龙胆花片”和“智托洁白片”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认证。为县人民医院购置麻醉机1台,为3个乡卫生院和10个村卫生室新购医疗卫生设施设备共13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群众达3.2万人,参合率达97.99%。发放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三项制度”奖励金48.46万元,计划生育率达92.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以内。红原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顺利通过州级评估验收。   

  文体、广电等方面。成功举办“颂歌献党”90周年合唱比赛。在全州“千村同唱感恩歌”歌咏比赛中我县荣获一等奖。建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配套完善农家书屋33个。积极组团参加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全州第十三届运动会和全州首届残运会,共获得金牌27枚、银牌16枚、铜牌12枚。安曲乡牧民代表队荣获四川省全民健身篮球公开赛新农村组冠军。放映农村数字电影280场,发放便携式太阳能电视机1237套;《风雨同舟铸辉煌——献给红原县政协成立50周年》专题片荣获2011年度全国“党的光辉照四方”电视节目评比二等奖,全年选送广播电视节目荣获省、州表彰18项。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民兵应急分队建设得到加强,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取得新进展。年鉴编纂、县志续修、档案收集利用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深入推进。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气象监测和预报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青少年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统计、工商、物价、保密、邮政、外事、对台、侨务、对外联络、无线电管理、残疾人、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四、社会稳定开创新局面   

  建立健全县、乡、村、户四级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维稳“四级承包”责任制,确保重大活动及敏感时期社会政治稳定,营造跨越发展和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创建活动,刷经寺镇老康猫村、安曲乡下哈拉玛村、江茸乡江宫玛村荣获全州2011年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光荣称号。完成10座寺庙整体规划地形测绘及总体平面示意图绘制。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广泛开展“爱国爱教、持戒守法、助民为乐”,“进村入牧户、进寺入僧舍”等活动,民族宗教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坚持“以防为主、打防并举”的方针,不断规范村规民约,深化村民自治自律,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取得明显实效;严厉打击盗抢牲畜等违法犯罪活动,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60余万元;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大接访”和“警民亲”活动,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严肃查处重点行业和场所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扎实开展草原森林防火和“清剿火患”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启动“六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制政策宣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狠抓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心和执行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93件,政协委员提案、建议76件。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畅通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快捷服务。“小金库”治理及重点工程、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审计监督切实加强,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行为更加规范。  

  过去五年主要成就  

  各位代表,五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第十二届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抓发展鼓干劲,抓稳定不松劲,抓民生用足劲,抓党建使大劲,圆满完成了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呈现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政治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五年来,产业发展业绩辉煌,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项目投资拉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县级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9264万元增加到65549万元,年均增长12.3%。第一产业增加值从13758万元增加到25270万元,年均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从5358万元增加到15022万元,年均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0148万元增加到25257万元,年均增长18.3%。三次产业结构比由47.0:18.3:34.7优化调整为38.6:22.9:38.5。财政总收入从16880万元增加到71347万元,年均增长43.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429万元增加到1800万元,年均增长31.95%。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644万元增加到16057万元,年均增长1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387元增加到18664元,年均增长12.6%;牧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664元增加到5317元,年均增长14.1%。红原连续五年在全州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中排名牧区县第一,其中三年荣获全州一等奖。   

  ——五年来,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确保教育“三个增长”,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教育“三个转变”取得明显实效。2007年实现整县“两基”攻坚目标,2010年顺利通过省教育督导评估,2011年“两基”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升。五年教育事业累计投资37395万元,新建改扩建学校校舍69031平方米,购置教育设施设备92507件。五年卫生事业累计投资17274万元,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新建改造卫生用房11595平方米,购置卫生设施设备617件,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承办四川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和阿坝州第十二届、十三届运动会马上项目比赛,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获得国家和省、州级运动会金牌38枚、银牌26枚、铜牌32枚。“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亚口夏山红军烈士墓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革命老区县,川西“山歌”、“百汪”说唱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工作得到加强。   

  ——五年来,民生工程硕果累累,幸福指数显著提高。高度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2007年实施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2337万元,全面推进易地搬迁、易地育人、移民安置、更换粮食、饮水安全、社会保障、卫生防治和产业结构调整项目,配套完善了公共基础设施。试点工作在2008——2010年全州年度考核验收中名列前茅。2009年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以来,累计完成投资59399万元,发放信贷资金8361万元,新建、改造提升定居房5089户,建特困住房217户,发放新型帐篷及篷内9大件5089套,22901人告别游牧生活,实现居有定所。2009年和2010年在全州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年度考核验收中红原均荣获第一名。全面完成“三百”示范工程,不断提高牧农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力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投资7650万元,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816套6.7万平方米。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心城区面积达3.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2万余人,城镇化率由27.8%提高到30.4%。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增加环卫工人和环卫设施设备,深入开展“五乱”治理和“八进”活动,积极推进“五改两推一整治”和“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整洁、规范、优美、和谐的城乡环境极大提升了红原发展软实力。   

  ——五年来,基础设施上档升级,发展环境极大改善。立足红原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要求,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藏区跨越式发展等重大机遇,狠抓交通、能源、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发展瓶颈大为缓解,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完成了省道209和301线“三改二”、市政基础设施、城市供水管网改扩建、县城垃圾处理厂、城乡防洪堤、移动通讯扩容增面等重点项目;启动了阿坝·红原机场、县城集中供热、县医院整体搬迁、藏医院扩建、农村电网二期改造、安曲至阿坝公路改建、瓦切至若尔盖公路改建、壤口至黑水公路改建、黑水至安曲220千伏输电线路等一大批重大项目。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红原将逐步成为全州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交通枢纽,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发展优势更加凸显。   

  ——五年来,社会政治持续稳定,实现一方平安和谐。反分裂斗争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维稳工作由应急处置转向常态管理、由积极应对转向主动作为、由总体稳定转向长治久安。加强国防建设、政法系统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推进军警民联防联控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狠抓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和“双同·感恩报国”主题教育活动。“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成为广泛共识。五年累计投入资金1230余万元,大力推进寺院宣传教育常态化、服务群众奉献化、寺院管理法制化、宗教活动规范化、宗教关系和谐化的“五化”建设,完善寺院公共服务,依法加强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及宗教场所的管理,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一步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大调解”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2007至2010年我县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州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全县上下与时俱进、超常拼搏、追赶跨越的五年,是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竞位争先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效果最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辉煌业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这是州委、州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战的结果,是广大援藏干部人才无私奉献、竭诚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援藏干部人才、驻县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的辉煌成就证明,我们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为此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五年来的宝贵经验积累,必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更值得我们加以认真总结和提炼。   

  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跨越发展和持续稳定的根本保障。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决策部署,到红原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具体举措;从交通能源通讯等发展瓶颈的破解,到社会和谐稳定良好局面的形成;从“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组织保障,到“九牛爬坡、人人出力”的工作氛围,方方面面离不开县委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决策,离不开县人民政府的真抓实干和攻坚破难,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广泛参与和监督支持。   

  科学正确的思想引领是跨越发展和持续稳定的动力源泉。从“十八字”的工作思路,到“四地”建设的目标定位;从“以发展促稳定、以民生聚民心”的工作理念,到“加快发展、维护稳定、改善民生、开放合作”的工作主题;从“红原不出事、更不能先出事”的维稳工作要求,到“争创全省藏区长治久安好典型”的维稳工作目标,时时刻刻引领和激励着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竞位争先。   

  民生为本的施政举措是跨越发展和持续稳定的重要法宝。从“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到“十二五”宏伟蓝图的科学描绘;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民本思想,到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三百”示范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的深入实施;从企业改制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全面化解,到社会管理机制的探索创新,点点滴滴践行着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神圣宗旨。   

  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是跨越发展和持续稳定的关键所在。从“不甘落后、团结奋斗、争创一流”的红原精神,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从“三个零距离”的为民服务理念,到“抓发展鼓干劲、抓稳定不松劲、抓民生用足劲、抓党建使大劲”的务实工作作风;从“干部队伍是根本、寺庙管理是关键、人民群众是基础”的维稳基本经验,到“应急处置转向常态管理、积极应对转向主动作为、总体稳定转向长治久安”的维稳工作成效,事事处处体现出对干部管理的严要求和对工作目标的高标准。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足,发展滞后仍然是最大的县情;发展方式粗放,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仍然是最大的问题;反分裂维稳形势依然严峻,一些深层次社会矛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一些行业和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人才兴县战略亟待深入推进;一些单位和部门主人翁意识淡薄,“懒、散、慢”作风亟待转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辜负党的重托和全县人民的厚望。   

  未来五年总体部署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县第十三届人民政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攻坚期,更是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们既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更具备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条件。我们必须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在新的起点上作出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光辉业绩,用智慧和汗水谱写更加壮丽的新篇章。   

  新一届县人民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州委九届十四次全会和县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中央支持藏区发展的重大机遇,突出“加快发展、维护稳定、改善民生、开放合作”的工作主线。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提升畜牧、旅游两大支柱产业,扶持壮大特色优势企业;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113”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和“146”城镇发展布局;加快建设全国藏区牧区县“统筹城乡发展高地、现代牧业示范基地、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团结进步和谐福地”,争创全省藏区长治久安好典型,争当全州牧区跨越发展排头兵。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到2016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发展速度更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34745万元,年均增长25.0%。全社会工业增加值达87385万元,年均增长5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50000万元。接待中外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6000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6500万元,年均增长27.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6683万元,年均增长30.0%。   

  ——产业结构更优。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实现产业良性互动,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1年的38.6:22.9:38.5优化调整为2016年的21.1:39.1:39.8,形成一产上水平、二产新突破、三产大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提升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生态环境更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森林覆盖率达8.3%,草原植被覆盖度达70%。   

  ——稳定根基更牢。社会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反分裂维稳成果进一步巩固,民族宗教关系更加和谐,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更加深入人心。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和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更加健全,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全民国防教育不断深化,国防后备力量和民兵应急维稳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  

  ——公共服务更全。大力发展普通高中和学前教育,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形成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明显增强。   

  ——生活水平更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403元,年均增长10.8%;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178元,年均增长14.6%。就业再就业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01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2年是县第十三届人民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更是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铸就新辉煌的攻坚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234万元,同比增长15.5%。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27905万元,同比增长6.8%;二产实现增加值18683万元,同比增长22.4%;三产实现增加值30646万元,同比增长19.2%。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50万元,同比增长25.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000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18万元,同比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26元,同比增长13.2%;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68元,同比增长16.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接待海内外游客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550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9.0%和54.1%。   

  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立足资源禀赋、区域特点和发展定位,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   

  打造现代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全省牧区现代畜牧业试点县,总结推广以草定畜、以人定畜的现代畜牧业草畜平衡试点项目。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协会+牧户”的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观光畜牧业,推广种植高原道地中药材和大地蔬菜,挖掘牧草地综合开发利用潜力,推进草地存量资源转化为优势增量资源,促进牧区发展、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着力抓好退牧还草、畜种改良、种草储草、草原沙化治理等项目,配套完善现代畜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新修牧道50公里,新建巷道圈15个、暖棚150个,实施退牧还草74万亩,推广种植优质牧草2万亩,建打贮草基地3万亩。提高农产品生产集约化、品牌特色化水平,推广种植高原大地蔬菜1900亩,种植中低温食用菌1400万袋。实现牧农业增加值26985万元,同比增长6.8%。   

  扶持壮大特色优势企业。依托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饲草饲料加工、香料香精生产等生态型、效益型加工业;着力做强畜产品精深加工、中藏药深度研发等特色产业,抓紧培育旅游产品加工、生态能源开发等潜在优势产业,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13450万元,增长16.8%。   

  建设生态文化旅游胜地。瞄准旅游大发展的未来,以培育壮大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为目标,围绕打造“红色草原、生态家园、牦牛之乡、旅游天堂”旅游品牌,配套完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充分准备。修编完善《红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开发月亮湾、措琼海、俄木塘花海、罗格牧场等景区景点,开辟阿木——龙日——壤口、查针梁子——达格则——江茸——安曲——红原机场自驾游线路。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促进牧农民多渠道增收。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构建行业诚信体系,提升红原旅游良好形象。接待中外游客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500万元,分别增长29.0%和54.1%。   

  拓展开放合作广阔领域。紧跟发展形势要求,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创新民营经济发展平台,营造优良的招商引资环境。确保红原国际大酒店、国中食品红原基地、新希望畜产品加工园区、科创集团“川西北草地沙化治理生态经济新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加强科技和新能源开发合作,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沼气等新型能源。最大限度地把民资、民智、民力变成助推红原经济发展的资本和优势,力促特色优势项目尽早落地实施、投产生效。   

  强化财政税收金融保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部门预算,重点保障“三农”、公共安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支出,着力提高基层公务经费。严格财政资金评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确保财政运转协调。强化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缴,确保应收尽收。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确保金融稳定。   

  二、加快实施重点民生工程,推进全面小康进程   

  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加快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步伐。   

  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强力推进续建项目,及早开工新建项目,尽快完工一批重点项目。推进阿坝·红原机场、县城集中供热、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公安业务技术用房、公共租赁房、邛溪镇市政道路和白河防洪堤等续建项目;加快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江宫寺院整体搬迁、县城第二自来水厂、农村饮水安全、输变电工程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落实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和部门负责制,狠抓项目对接和跟踪落实,加强项目建设监管和督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   

  整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新农村整县推进示范县,以发展现代畜牧业和乡村风情旅游为重点,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增加牧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生态文明村庄为切入点;以培训新型牧农民、扩大基层民主为保障;以改善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为突破口,整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提升、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深入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加强牧民定居房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后期维护与管理。   

  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科学编制《红原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以建设“四川省连片扶贫开发试点县”为契机,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深入实施扶贫开发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项目。   

  扩大就业覆盖范围。加大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拓宽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落实优惠政策,加强就业援助,鼓励、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整合培训资源,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470人次。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98人,失业保险参保1853人,完成劳务输出85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90万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强化低保动态管理,推行分类施保,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加强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不断提高“五险”参保率和“五保”供养水平。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和社会救助体系。全面落实在职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体检制度,大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公共医疗保障水平。积极实施城镇住房改革,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   

  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坚持“生态第一、环保优先”的方针,深入推进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日干乔湿地保护、国家重点生态功能退化草地治理等草原生态建设工程,切实加强草原生态监测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全面兑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着力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努力建设国家草原保护科技综合示范区。防治鼠虫害48万亩,治理沙化草场7000亩,实施森林管护224万亩,植树40余万株。新建白河防洪堤4公里。   

  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城乡综合治理条例》,制定《红原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管理办法(试行)》,成立红原县城市管理局,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针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薄弱环节,加大环卫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点面结合,建管并重,标本兼治,进一步巩固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村容村貌更加整洁,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倾力打造洁美和谐生态家园。   

  三、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以社会和谐进步为目标,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红原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第二个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三个增长”和“两免一补”政策,巩固提升“三个转变”成果。大力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协调发展双语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标准化管理,加强学校配套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红原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大人才开发力度,深入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加大建筑、科技、教育、卫生等行业和领域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健全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推进科技信息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加大科普培训力度,加快民生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为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不断提高科技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优化卫生、人口公共服务。大力实施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紧急医疗救治体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大力发展民族医药。进一步扩大新农合覆盖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三项制度”,优化生育服务,提高人口素质。   

  促进文体、广电等事业全面发展。启动红原县室内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和乡级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内设施设备。积极开展民族体育竞技和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加强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文化扬县”进程,着力发展文化产业,保护文化遗产,强化文化市场监管,积极打造“人文红原”。充分发挥“三基地一窗口”宣传教育作用,升级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现代精神文明成果。加强统计、粮食、县志、保密、档案、供销、邮政、无线电管理、外事台侨、对外联络等工作,做好红十字会、残疾人、老龄和妇女儿童工作。   

  四、加快建设平安和谐红原,推进社会政治稳定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巩固反分裂维稳成果,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创团结进步和谐稳定新局面。   

  深化反分裂维稳斗争。狠抓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坚决打击分裂祖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军警民联防机制,加强民兵应急维稳力量建设,提高维稳整体协防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推进红原从和谐稳定走向长治久安。   

  深化民族宗教工作。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入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管理暂行办法》,深入推进宣传教育常态化、服务群众奉献化、寺院管理法制化、宗教活动规范化、宗教关系和谐化的“五化”建设,大力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深化社会综合管理。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加强法制政策宣讲,全面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坚决打击盗抢牲畜、聚众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妥善处理草场边界纠纷、涉旅投诉、工程建设、劳务纠纷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加强安监评价和安监许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严查重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深化国防力量建设。加大国防建设投入力度,加快驻县部队和民兵应急分队建设,不断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水平;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进一步健全完善“双拥”机制,巩固“双拥”成果,积极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做好征兵和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积极落实优抚政策。   

  五、加快提升为民履职水平,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权责一致、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升政府履职能力和水平。   

  建设学习型政府。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展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着力提升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紧密联系工作实际,不断提高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时效性,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建设调研型政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深入基层和部门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着力分析研究事关红原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着力研究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研究“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的具体工作举措。   

  建设法治型政府。认真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强制法》,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滥用权力和失职渎职行为,努力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建设服务型政府。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公仆意识和宗旨观念,扎实开展“三个零距离”服务。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着力整治行政不作为、责任流于空谈、工作作风漂浮等突出问题。优化政务服务,加快电子政务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搞好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建设廉洁型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严格遵守《廉政准则》,信守廉政承诺,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清理整顿“小金库”,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和公务接待,反对铺张浪费。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创造了极不平凡的光辉业绩;展望未来,我们描绘宏伟蓝图更加豪情满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不甘落后、团结奋斗、争创一流”的红原精神,奋力开创红原更加美好的明天,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13”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一心、一线、三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一心”,县城所在地邛溪镇,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围绕综合发展商贸、会展、酒店等产业,将邛溪镇打造成为红原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核心。“一线”,将省道209、301线纵贯县内近300公里的公路主干线,打造成全县交通主干道、经济发展轴、旅游大走廊、致富康庄路,以此“线”作为连接和联系县域各经济发展片区和周边乡镇的纽带,通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三片区”,即三个特色经济发展区。综合考虑县域境内主要产业发展状况以及自然状况,按照“主业突出、产业聚集、规模发展”的原则,统筹区域特色资源,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以刷经寺镇为重点,辐射壤口、江茸、查尔玛三乡的南部经济片区,综合发展旅游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以邛溪镇为重点,辐射安曲、龙日、阿木三乡的中部经济片区,依托县城和红原机场,综合发展观光畜牧业、加工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以瓦切乡为重点,辐射麦洼、色地两乡的北部经济片区,综合发展特色旅游业、现代畜牧业。   

  “146”城镇发展布局:“一主、四重、六节点”的城镇建设发展布局。“一主”,以县城所在地邛溪镇为中心城镇,功能定位为综合功能型城镇,打造全县最重要的人口集聚地、产业发展集中地和全县经济增长的强力支撑地。“四重”,将发展基础较好,人口、产业聚集潜力较大的刷经寺镇、色地乡、瓦切乡、安曲乡作为重要特色城镇。“六节点”,即县域境内除“一主”和“四重”以外的其余乡镇,包括麦洼、阿木、壤口、龙日、江茸和查尔玛六个乡,功能定位为承接中心辐射、整体融合提升的人口聚集和特色产业发展节点。   

  “三百”示范工程:阿坝州委、州政府着眼加快全州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即打造一百个特色魅力乡镇、一百个精品旅游村寨和一百个幸福美丽家园。   

  “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选择5个城市、10个县城、100个镇乡、1000个村庄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开展“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   

  “十八字”工作思路:“建新村、强工业、兴旅游、重科教、保稳定、促和谐”的总体工作思路。  

  教育“三个转变”:由改善办学条件向提高教学质量的转变,由配齐师资力量向提高师资素质的转变,由扩大办学规模向提高办学效益的转变。   

  教育“三个增长”:指各级财政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三项制度”: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   

  “三基地一窗口”:把重建后的灾区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和展示中国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勃勃生机的窗口。   

  “三项”重点工作: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   

  “五改两推一整治”:针对已建定居住房进行改房、改厕、改棚、改水、改院,推广使用太阳能、生物围栏,整治定居点环境卫生。   

  “五乱”治理和“八进”活动:“五乱”治理,即治理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八进”活动,即环境治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社、进景区、进家庭、进寺院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