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

红原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01-12
字体:
分享到:

  县十二届人大   

  四次会议文件(五)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3月16日在红原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 邓真言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抢抓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奋力推动加快发展、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呈现出经济高位增长、事业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一、地区经济高位增长,县级实力显著增强   

  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力出富民强县实招,投资消费大幅增长,产业经济快速振兴,财税增收势头强劲,经济发展步入高位增长的快车道。红原荣获全州综合目标考核二等奖,位列牧区县第一。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4亿元大关,达到47189万元,比2008年净增7918万元,增速高达1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241万元,增长7.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24万元,增长31.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624万元,增长17.5%。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05元,增长1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525元,增长18.1%。   

  投资消费大幅增长。上报项目19个,实施重点项目11个,储备项目6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143万元,增长159.3%。启动实施了红原机场建设、省道公路“三改二”、过境公路改造、西南民大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发基地建设、商业广场建设、城市供水库容管网改扩建、县城垃圾处理厂建设、廉租房建设、经济适用房建设等重点项目;城市集中供热项目进入预可研阶段。新建13个乡镇便民连锁店,城乡市场活跃、供求两旺、价格平稳。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34万元,增长27.2%。组团参加了第十届西博会。实现土地收益40.8万元。

  农村基础不断夯实。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牧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安曲一村现代畜牧业草畜平衡试点项目大力实施,红原被列入全省“牧区现代畜牧业试点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兑现粮食和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购置和家电下乡补贴、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补贴等各类补贴2200.8万元。家电下乡销售926台(件)。新修通村公路41.1公里、牧道104.5公里;启动实施了安海公路改扩建工程,大修江茸乡油路19公里;建农村客运站点6个。建巷道圈27个,安装网围栏64万米;置换草场39.95万亩,建打贮草基地4.2万亩,储备冬草14.08万吨;改良牦牛10577头,免疫牲畜268.9万混合头次;牲畜存栏417789混合头、出栏104199混合头,出栏率达25.03%、商品率达20.4%;肉类产量8697吨,奶类产量25218吨。积极推广露地无公害蔬菜两季种植和中低温食用菌种植,建设蔬菜基地1000余亩,培植高原中低温食用菌1352.8万袋。建立完善了红原县食用菌协会和刷经寺洪兴蔬菜合作社运作机制。牧农业增加值达20602万元,增长12.8%。红原荣获全州优良牧草推广、牲畜出栏和冬草储备一等奖,五大农产品基地建设二等奖。

  工业经济逐步回升。牦牛乳业公司、牦牛肉食品公司、国中食品公司、遛遛牛肉食品公司、天然产物公司、宇妥藏药公司、电力公司等骨干企业恢复产能,经济效益逐步回升。生产乳制品120吨、肉制品2648吨、宇妥胶囊100万盒、肝苏胶囊200万盒、红景天口服液30万盒、甘松油2.1吨;完成发电量90万度,购电量1500万度,售电量1300万度。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4680万元,增长36.4%。民营企业达到41家,从业人员1350余人,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6884万元,增长11.2%。  

  旅游振兴势头强劲。《红原大草原国家公园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瓦切红军长征过草地遗址项目获准开工建设。旅游恢复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带动生产性和民生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红原大草原国家公园获得“四川自驾游八条黄金线路”和“四川自驾游十大目的地”两项殊荣。接待中外游客23.5万人次,增长399.1%;实现旅游收入15769万元,增长414.8%。

  财税金融稳健运行。财政收入逐年攀升,转移支付大幅增长,重点支出得到保障,信贷支持力度加大,财税金融稳健运行,实现财政总收入46157万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9万元,增长78.2%。国税收入302万元,增长31.16%;地税收入1133.25万元,增长54.4%。财政总支出38760万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8742万元,增长36.1%。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2008万元和55557万元,分别增长99.96%和11.7%。

  二、民生工程出色完成,群众生活大为改善  

  坚持“以发展促稳定、以民生聚民心”的工作理念,统筹推进“八项民生工程”,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以民生的大改善促进了社会的大和谐。   

  牧民定居和帐篷新生活行动亮点突出。克服点多面广、工程建设量大、高原施工期短、建材供不应求、技术力量薄弱等重重困难,一丝不苟抓质量,千方百计抢进度,出色完成牧民定居和帐篷新生活行动年度目标任务,接受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等领导的视察,全省藏区牧民定居行动现场会代表及各兄弟州、县的考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红原在全州2009年度牧民定居行动计划考核验收中荣获第一名。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累计完成投资2.1亿余元,实施16个州级牧民定居示范点建设,完成1744户8720人15.7万平方米的定居房新建和改造提升工程,配套完善水、电、路、通讯、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及“一心七室”内部设施设备。向牧民发放建房财政补助资金2732.7万元、建房财政贴息贷款2132万元。投资1527.6万元,为牧民发放5089顶帐篷及篷内9大件设施设备。  

  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成效显著。累计完成投资4441.91万元,重点实施了559户住房解困、35户移民安置、214户易地搬迁和60户安居工程;在查尔玛、安曲、瓦切、麦洼4个乡实施结构调整,发放各类补助815.23万元,惠及牧户1384户。解决5个乡镇和5所学校共5500人的安全饮水困难。为大骨节病区20294名换粮对象更换粮食239.43万公斤,为6430名易地育人学龄儿童供应在家两个月口粮19.29万公斤。实施四川藏区炊事用能节约利用示范项目工程1000台(套)。切实改善低收入群体和广大干部职工住房条件,建成廉租房204套10396平方米,启动实施了金珠小区、教育小区、卫生小区、公安小区建设工程。  

  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扩面增效。培训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6511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90人;劳务输出1094人,劳务收入579.44万元。完成瓦切敬老院建设工程,组织133名Ⅲ度大骨节病患者和农村五保对象入住敬老院,入住率达28%。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7059人。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2179人,为873名退休人员发放养老保险金1214万元。城乡医疗救助39463人次,兑现补助259.83万元;发放城市和农村低保金908.86万元,城镇居民保障12536人次,农村低保对象16770人。发放大骨节病患者低保金和五保供养金308.76万元,保障对象达4761人。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深入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得到全面落实,草原沙化、退化和鼠虫害得到有效遏制,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国家阶段验收。完成退牧还草135.8万亩,推广种植优质牧草6万亩,草场补播40.5万亩。森林管护223.72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补植树苗10万余株。治理沙化土地1.0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平方公里,治理鼠虫害80.46万亩次。加强大气、畜禽污染源防控,认真落实项目建设环评制度,有效防止草原环境污染。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以瓦切旅游厕所问题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建立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强化督查督办和问责问效。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添置市政环卫设施,新建、维修乡镇公共厕所。按照省道公路沿线乡镇每年3万元、其他乡镇每年2.5万元、行政村每年9600元的标准,对乡镇、村环境卫生治理实行专项补助。组织干部职工、中小学生、驻训部队4万余人次,深入开展“五乱”治理和“七进”活动,有效整治“脏、乱、差”现象,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红原荣获全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三等奖。

  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服务日趋完善  

  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日趋完善,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学校维修加固和灾后重建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化解“普九”债务2700万元。“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升,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2%,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9.19%,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14%。为7998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为6120名寄宿制贫困学生提供生活补助734.4万元。输送283名学生赴内地进行“9+3”藏区免费职业教育。选派100名教师赴西南民大学习培训。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督导检查和行风建设得到加强。普通高考和中考工作顺利完成,高考升学率达45.5%。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全部兑现。红原中学集体舞蹈《舞动青春》荣获全省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一等奖。

  科技惠民彰显新成效。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培训,深入实施科技惠民工程,加强科技项目合作。储备科技项目6项,申报科技项目8项,实施科技项目4项,申请专利2项,科普培训480人次。引进资金120万元,与省科技厅在安曲乡下哈拉玛村共建全省首个“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科技示范点”,月亮湾科普基地被省政府列为第二批科普示范基地。新增道地中藏药材种植500余亩,受益牧农户107户429人。  

  卫生、计生工作又有新进展。县人民医院门诊住院楼及11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新购216.37万元的医疗设施设备。免费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5294人,对症治疗大骨节病患者4761人,诊治各类患者8.5万余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牧农民30210人,参合率达96.44%,补助医疗费用248.66万元。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整治不断加强,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保障。爱国卫生、民族医药、妇幼保健、无偿献血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三项制度”全面落实,计划生育率达90.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文体、广电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开展广场锅庄、篮球运动、歌咏比赛、环城跑步、藏戏表演、赛马等文体活动。新建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充实27家“农家书屋”软件。放映农村电影500场。新建乡镇群众文体广场17个,安装13套乡镇体育健身路径和14副篮球架。新建农村移动基站7个。为105个自然村安装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1260套,完成藏区干线环网建设任务,广播电视有效人口覆盖率达89.3%。圆满完成各项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积极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及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国防潜力发展调查和筹备,国防建设“五个一”活动州级验收达标,组建了常态民兵应急分队,协助配合驻训部队顺利完成军事演练任务,民兵参建参治和“爱军精武”活动成效显著,“双拥”共建、征兵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革命老区申报、年鉴编纂、县志续修、抗震救灾志篇目编写、档案收集利用等工作。青少年教育、精神文明、数据统计、气象预报、物价、供销、保密、邮政、外事、对台、侨务、对外联络、无线电管理、残疾人、红十字会、妇女儿童、老龄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社会政治持续稳定,实现一方平安和谐  

  反分裂维稳工作由应急处置转向常态管理、由积极应对转向主动作为、由总体稳定转向长治久安,确保了建国60周年大庆及敏感时期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红原荣获全国部级、省级“平安畅通县区”称号。   

  维稳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年累计投入维稳经费300余万元。加强了国防建设、政法系统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构建了县、乡、村、户四级治安防控体系。成立了县森林公安局、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建立了乡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和村社综治维稳工作站,配齐配强了乡镇维稳副书记、专职宗教副乡镇长和宗教专干。全县11个乡镇、80%以上的村社、单位达到新一轮平安创建标准,顺利通过省级平安创建工作评估验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大力实施以追逃涉案人员、清查外来人员为主的“金剑”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了盗抢牲畜等违法犯罪活动,共破获刑事犯罪、盗抢牲畜等各类案件163件,破案率达92%,为牧民群众追回牲畜408头,挽回经济损失89.5万元;查处治安案件49起,处罚74人。深入开展“大接访”和“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着力解决了原供销社、商业局、兽防站改制遗留问题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务纠纷。接办信访518件次,调处矛盾纠纷1214起。  

  民族宗教工作深入开展。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管理暂行办法》得到贯彻落实,寺院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投入和协调资金267.9万元,维修寺院房屋、改造通寺道路、解决饮水问题、增添生活和环卫设施,落实69名寺管会组成人员生活补助,僧尼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宗教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和部门负责制,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狠抓事故超前防范,强化源头安全管理,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重点加强了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学校、菌场等行业和场所的安全生产综合检查,查处安全生产隐患171起。全年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州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之内,无重特大事故发生。红原被评为全州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先进单位。

  五、民主法制深入推进,政府工作廉洁高效  

  健全民主制度,深化民主管理,推进“五五”普法,大力开展法制政策宣讲活动,强化依法治理和依法行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77件,政协委员提案、建议82件。清理废止文件116件,新增行政审批事项14项,废止行政审批事项32项。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狠抓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认真开展“小金库”治理。实行政府采购采管分离。切实加强对扩大内需资金、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以及重点工程、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审计监督,完成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11个,实施工程造价审计43个,查处管理不规范和违规资金3873.6万元,核减工程造价305万元。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党纪政纪处分8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全县上下与时俱进、超常拼搏、奋力崛起的一年,是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真抓实干、竞位争先的一年,是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一年。取得的辉煌业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英明决策的结果,是州委、州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战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驻县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红原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群众持续增收难;反分裂维稳形势依然严峻,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还存在一定薄弱环节,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建筑、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人才兴县战略亟待深入推进;个别单位和部门工作主动性不够、执行力不强、办事效率低,少数干部工作作风、业务能力、实干精神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差距,行政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本着对党的事业和红原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是红原建县50周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一年,既面临新的机遇与希望,又充满新的挑战与考验,但机遇大于挑战,发展前景光明,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尤为重大。  

  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四川藏区工作座谈会议精神,按照省委“一条主线,三个加强”的藏区工作总体思路,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和中央支持藏区发展的重大机遇,全面解放思想,强化开放合作,抓发展鼓干劲,抓稳定不松劲,抓民生用足劲,深入实施富民强县战略,保持社会政治和谐稳定,倾力打造全国藏区牧区县统筹城乡发展高地、现代牧业示范基地、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团结进步和谐福地,为加快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贡献。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400万元,增长15.3%。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0万元,增长23.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增长64.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0万元,增长9.9%。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20元,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增长10.2%。城镇化率达到25.8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接待海内外游客25.6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032万元,分别增长9.1%和8.0%。  

  围绕追赶跨越的目标任务,抢抓空前绝好的政策机遇,搏击百舸争流的发展浪潮,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稍纵即逝的机遇意识,加快发展的责任意识,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勇创一流的竞争意识,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创造性地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经济质量效益

  立足红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愿望,大干快上事关红原长远发展和惠及民生的重点项目,依托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立足资源禀赋、区域特点和发展定位,狠抓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力促三次产业良性互动。   

  大力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打造发展新平台。把产业结构调整、优势资源开发、重大民生需求、统筹城乡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项目主攻方向,积极主动争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集中精力抓项目。全力抓好红原机场开工、草原公路“三改二”、牧民定居行动、“三百”示范工程、城市集中供热、电力网络改造、县人民医院搬迁、主干路网改造、经济适用房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综合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制,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和部门负责制,加大工程监理和项目审计监察力度,倒排工期、明确时限,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加快建设现代牧业示范基地,力促一产上水平。以打造全省“牧区现代畜牧业试点县”为契机,按照构建“四个体系”、调整“四个结构”、实现“四个转变”、达到“四个持续”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思路,整合项目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推广实施以草定畜、以人定畜的现代畜牧业草畜平衡试点项目,科学合理流转草场,配套完善现代畜牧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提升畜牧经济发展水平,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着力抓好退牧还草,畜种改良,种草储草,草原沙化和鼠虫害治理,暖棚、巷道圈和牧道建设。牦牛奶、肉产量分别达2.57万吨和0.87万吨。推广露地无公害蔬菜两季种植,规范中低温食用菌种植,提高农产品生产集约化、品牌特色化水平。年内种植反季节秋淡蔬菜1000亩,种植中低温食用菌1400万袋。实现牧农业增加值22620万元,增长9.8%。   

  充分发挥特色产业比较优势,突出二产抓重点。依托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饲草饲料加工、香料香精生产等生态型、效益型加工业;引进国内大型骨干企业进行联合生产开发,着力做强畜产品精深加工、中藏药深度研发等特色产业,抓紧培育旅游产品加工、生态能源开发等潜在优势产业,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逐步形成集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环境生态化为一体的现代工业发展模式,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定点联系企业制度,优先配置企业生产要素,帮助企业创新现代管理模式,支持企业技改扩能和产品换代升级,力促全面投产达产,确保利税双增。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5300万元,增长12.6%。  

  倾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胜地,推动三产大发展。以培育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为目标,围绕打造“红色草原、生态家园、牦牛之乡、旅游天堂”旅游品牌,瞄准旅游大发展未来,狠抓旅游产业规划建设,着力完善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红原大草原国家公园。坚持文化包装旅游思路,把红军长征文化、民风民俗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与大草原自然风光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休闲、体验、度假复合型旅游。围绕打造特色魅力乡镇、精品旅游村寨和幸福美丽村寨,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开展牧农民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发动群众从事旅游服务业,促进牧农民增收致富。以大力开展“对外开放合作年”活动、隆重举办红原建县50周年庆典和红原大草原第五届牦牛文化节为契机,搞好综合策划,强化宣传促销,让红原旅游享誉全国、斐声海内外。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构建行业诚信体系,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水平,让游客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行得舒心、玩得开心、购得称心。   

  建立完善城乡居民消费网络,整顿市场秩序。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落实家电、农机具、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补贴促销政策,推进便民服务进家庭、便民商店进村社,加快构建城乡消费服务网络,提升城乡消费服务水平。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强化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生产行为,保持价格水平总体稳定,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切实抓好财税开源节流增收,确保重点支出。稳定现有税源,大力培植和挖掘新兴税源。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继续增加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支出,重点加大维稳、“三农”、中小企业、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确保把有限的资金更好地用于发展生产、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改善群众生活。落实金融政策,创新金融管理,强化信贷服务。  

  二、更加注重民生持续改善,进一步加快全面小康进程 

  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顺民意、达民心、帮民富,深入实施民生工程,促进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整体推进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把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与“三百”示范工程和“四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民宅民房景观化打造、公共设施城市化建设”的思路,总结实践经验,创新工作举措,全面落实县级联系领导、联系单位、职能部门和各乡镇的职能职责,形成齐抓共建强大合力。着力完成27个村47个定居点2864户12243人的牧民定居建设任务,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帐篷新生活行动设施设备,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新的亮点看点,继续走在全州和全省前列。  

  深化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坚持治穷与治病结合、预防与治疗并举、“输血”与“造血”齐抓,整合资源、资金,集中人力、财力,深化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推进易地搬迁、产业结构调整、易地育人、安全饮水、卫生防治、更换粮食、社会保障、科技攻关项目,进一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畅通就业渠道,拓宽就业领域,开发就业岗位,深化就业援助,促进各类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5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整合培训资源,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拓展劳务市场,劳动力转移输出1000人,实现劳务收入550万元。  

  健全和完善社保体系。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强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不断提高“五险”参保率。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行分类施保,做到应保尽保。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体和优抚对象的生活困难。  

  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大力发展牧农产业,提高农畜产品商品率,及时、足额兑现支农惠农政策,确保牧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大力引导和帮助牧农民从事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认真落实藏区工资收入分配倾斜政策,切实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优抚对象待遇。  

  三、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优化社会公共服务  

  坚持以社会和谐进步为目标,全面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把公共服务更多地向农村倾斜。   

  推进教育“三个转变”。进一步巩固提升“两基”成果,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检查。深入实施第二个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易地育人工程。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9+3”藏区免费职业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推进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完善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督导检查,积极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实施科技惠农兴村专项行动,搞好实用技术培训,完善科普热线服务功能,为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继续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项目、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合作,积极储备、申报高原优势特色科技项目,着力推广实施道地中藏药材种植、畜牧科技研发等项目,不断提高科技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大建筑、科技、教育、卫生等行业和领域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着力引进急需人才、培养后续人才、填补人才缺口。

  提升卫生、计生等社会事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推进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提升旅游沿线和景区医疗急救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狠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大力发展民族医药。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优化生育及再生育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狠抓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县志、保密、档案、供销、邮政、无线电管理、外事台侨、对外联络等工作,做好红十字会、残疾人、老龄和妇女儿童工作。搞好统计“一套表”改革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圆满完成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及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施“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弘扬民族先进文化。实施有线网络整合项目和广播电视进寺庙工程,完成“村村通”建设任务,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抓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档案资料整理、保护和申报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申报工作。搞好乡镇文化站和牧农民体育健身场地建设。促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深入开展九环线千里文明走廊创建活动,巩固提高精神文明连片创建成果。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加大环卫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增添环卫设施设备,实施建筑立面风貌塑造,深化“五乱”治理和“七进”活动,打造高原明珠生态家园。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群众环保教育,增强卫生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形成全社会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巩固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  

  四、更加注重区域统筹协调,进一步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正确处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大力调整生产力布局,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精心编制“十二五”规划。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发展形势,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四川藏区工作座谈会精神,对接国家、省、州规划,把握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立足红原发展现状,展望未来五年前景,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突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主题,深化对红原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精心编制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发展专项规划,提高规划的预见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调动各族干部群众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红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快建设统筹城乡发展高地。按照全州“三百”示范工程建设总体要求,整合牧民定居行动计划项目资金,坚持“以资源配置产业、以文化润色旅游、以景观改造城乡、以发展改善民生”的理念,集中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7个特色魅力乡镇、7个精品旅游村寨、6个幸福美丽村寨,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牧农民长期稳定增收。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稳定农村土地(草场)承包关系,规范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强投资、医药卫生、教育、文化和司法体制改革。搞好征地补偿制度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实施大开放、大引进战略,精心组织开展“对外开放合作年”活动,强化内联外引,广泛开展商贸洽谈,务求招商引资实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合作。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培育环保产业,发展生态经济,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日干乔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和森林资源保护工程,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着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清洁能源。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地监督管理。推进垃圾处理厂及配套设施建设。认真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切实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防灾减灾预测预报,健全社会动员和灾害应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预案演练和应急值守。提高森林草原防火、防汛抗旱、雹雪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充足储备各类救灾物资,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灾害救助能力。   

  五、更加注重团结进步和谐,进一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巩固反分裂维稳成果,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加强反分裂维稳斗争。狠抓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切实推动红原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坚决打击分裂祖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经济社会发展的犯罪行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军警民联防机制,提高维稳整体协防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深入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认真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管理暂行办法》,集中开展寺院“爱国爱教、持戒守法、助民为乐”主题活动。深入推进宣传教育常态化、服务群众奉献化、寺院管理法制化、宗教活动规范化、宗教关系和谐化的“五化”建设,大力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加强社会综合管理。坚决打击盗抢牲畜、聚众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规范完善村规民约,深入开展村民自治自律活动,强化法制政策宣讲,巩固“五五”普法工作成果,迎接省、州检查验收。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营造良好治安环境。大力整顿市场秩序,切实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整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规范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认真落实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四定”、“六包”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妥善处理草场边界纠纷、涉旅投诉、工程建设、劳务纠纷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六、更加注重务实高效公信,进一步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建设学习型政府。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强化学习动力,构筑学习平台,拓展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着力提升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紧密联系地区和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分析和研究事关红原发展全局和造福红原人民的重大问题,不断提高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政府工作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连续性和有效性,以新认识、新思路、新举措,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建设法治型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努力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大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力度,强化重大工作的宣传、讲解和动员,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推进依法治理,加强法律援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进一步提高议案提案办理质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加注重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深化“三个零距离”服务,切实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部门作风整顿和行政效能建设,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的纪律意识、敬业意识、责任意识,打造优良政务环境,强化工作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   

  建设廉洁型政府。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信守廉政承诺,自觉接受各方监督。重点加强政府性资金、专项资金、及重大投资项目的监察和审计,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完善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县上下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用勤劳的双手和拼搏的精神收获了令人瞩目的累累硕果;在充满希望的2010年,我们一定要满怀豪情,乘风破浪,大显身手,用智慧和汗水谱写更加光彩夺目的壮丽新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昂扬向上的锐气、敢为人先的勇气和乘势崛起的虎虎生气,奋力开创红原更加美好的明天,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县50周年献礼!

  

  名词解释   

  教育“三个转变”:即由改善办学条件向提高教学质量的转变,由配齐师资力量向提高师资素质的转变,由扩大办学规模向提高办学效益的转变。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三项制度”:即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制度。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五乱”治理:即治理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七进”活动:即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社、进景区、进家庭活动。   

  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在安全生产领域开展的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宣传教育行动。   

  “三百”示范工程:是阿坝州委、州政府着眼加快全州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即打造一百个特色魅力乡镇、一百个精品旅游村寨和一百个幸福美丽村寨。   

  “四地”建设:即加快建设全国藏区牧区县统筹城乡发展高地、现代牧业示范基地、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团结进步和谐福地。   

  构建“四个体系”:即构建高效的牧草生产体系、合理的牲畜繁育体系、完备的牲畜安全体系、科学的草原管护体系。   

  调整“四个结构”:即调整牧业人口结构,促进牧业剩余劳动力向非牧产业转变;调整天然草场结构,促进传统放牧型向冬春补饲型转变;调整畜群畜种结构,促进牲畜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调整畜副产品结构,促进原料出售型向精、深加工增值型转变。   

  实现“四个转变”:即游牧畜牧业向定居畜牧业转变;粗放经营向科学养畜集约化经营;原料生产向加工增值转变;牦牛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经济优势转变。   

  达到“四个持续”:即实现生态功能持续增强、草地资源持续利用、畜牧经济持续发展、牧民群众持续增收。  

  一心七室:“一心”:即村民活动中心,“七室”:即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室、牧业技术服务室、医务室、人民调解室、警务工作室、广播室、农家书屋。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商务部2005年在全国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和鼓励城市大中型流通企业延伸连锁经营网点到农村,在县城建配送中心(店),到乡镇和村建便民连锁“农家店”。  

  “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即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舞台艺术送农民工程。   

  环保“三同时”制度: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法律“七进”活动: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宗教活动场所。   

  “三个零距离”服务:思想上与群众零距离,与群众同心;情感上与群众零距离,对群众真心;行动上与群众零距离,让群众放心。   

  国防动员“五个一”活动:抓好一个国防教育,建强一支应急应战队伍,建好一个国防动员综合教育训练基地,搭建一个国防动员信息指挥管理平台,完善一个国防动员运行机制。   

  矛盾纠纷“四定”制:即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定领导、定措施、定时间、定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化解任务。   

  信访问题“六包”制:即对涉及群众利益、久诉不息的信访问题要实行领导包案制,做到包调查、包处理、包督办、包结案、包息诉息访、包稳定,把信访问题处置在基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