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

红原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01-12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3月29日在红原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长 嘉央罗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加快建设畅通红原、幸福红原、魅力红原、现代红原、和谐红原,圆满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县域经济平稳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2012年,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夯实基础、重点突破,全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州目标绩效考核中,红原荣获一等奖。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493万元,同比增长1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060万元,同比减少10.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83万元,同比增长2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15万元,同比增长16.3%。   

  农牧经济稳步增长。以全省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全州牧区现代畜牧业现场会在红原召开,农业部畜牧业司联系、省畜牧食品局对口帮扶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产业。《红原县加快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规划(2013—2015年)》获得省政府批复,规划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40011.9万元。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政策,完成草场禁牧补助476万亩、草场平衡奖励643.15万亩,退牧还草74万亩、草原鼠虫害防治50.1万亩;建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2万亩、户营打草地4万亩、贮草库1980平方米;建牧道47公里、板涵12道、维修100公里,建牲畜暖棚294个、防疫巷道圈17个,建冻精改良点42个、麦洼牦牛选育场3个;积极推进社区特色生态畜牧业,建优质牧草1090亩、天然草地培育示范1230亩。发展扶持江茸茸日玛绵羊、瓦切唐日牦牛和邛溪玛萨藏羊养殖等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15个。2012年末,各类牲畜存栏37.9万混合头,出栏11.4万混合头,出栏率28.7%,商品率23.5%;肉类总产量10190吨,鲜奶产量28210吨,冬草储备10.9万吨。种植优质蔬菜2479亩,栽培高原中低温食用菌1661万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60人。实施森林管护224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15.6万亩,封山育林3000亩,沙化治理466.7公顷,植灌35.7公顷,种草100公顷,义务植树6500株。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978万元,同比增长6.2%。  

  工业企业提质增效。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牧民”的意识,召开全县工业经济工作座谈会,为企业排忧解难。启动阿坝牦牛乳业公司破产重组,扶持牦牛乳业、国中肉食品、宏原红等畜产品加工企业6家。全年生产乳制品1636吨、肉制品6609吨、中藏药56吨,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4255万元,同比增长4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27万元,同比增长41.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762万元,同比增长29.1%。   

  旅游产业增势强劲。按照“全域红原”的旅游布局,深入发掘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推动旅游与文化交融互动、良性发展。修编《红原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2一2020年)》,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签订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与成都“宝中旅游自驾旅游世界俱乐部”合作开展“端午节红原大草原穿越集结、欣赏盛开万亩花海”活动,举办中国·红原第一届摩托车旅游节。完善邛溪热坤和安曲下哈拉玛自驾游营地建设。加强旅游市场执法,规范旅游经营行为,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引导乡村旅游向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建成规模牧家乐18家和家庭旅游示范户170户,带动700名牧民转产转业。端午、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全县旅游呈现“井喷”态势。全年接待游客8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586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7.0%和51.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753万元,同比增长10.5%。   

  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扶持政策和惠农政策,及时兑现和增加保障性收入、转移性补助,按要求足额兑现干部职工春节加班补贴和规范第三步津贴补贴,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乡村旅游,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2元,同比增长15.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780元,同比增长23.3%。   

  财税金融稳健运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严格执行财政预算,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三农”、公共安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支出,确保财政运转协调。强化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缴,确保应收尽收,实现税收收入1644万元,同比增长38.7%。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制定《红原县牧民定居担保贷款还款奖励办法》,实现存款余额137194万元,贷款余额17183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4.4%和156.8%。   

  二、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   

  大力实施项目投资拉动战略,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可持续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认真筛选、论证、包装一批重点项目,申报109个、储备80个、开工77个,列入省、州重大建设项目11个。积极协调配合阿坝红原机场建设、省道302线安曲乡至阿坝县城段公路改造工作,建查尔玛、龙日乡通乡油路27.9公里,完成县政务服务中心、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门诊大楼主体建设,县城供暖工程(一期)主厂房、热力站主体建设和供热主管网铺设,县汽车站竣工并投入使用,县城第二自来水厂主厂房建设基本完成,公共租赁房第一期40套竣工并陆续入住、第二期40套完成主体建设,廉租房第二期24套竣工并验收,建城乡防洪堤5600米,在刷经寺铺设农田灌溉引水管道26000米。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实施开放合作战略,修订完善《红原县鼓励外来投资若干规定》,细化项目引进和项目落地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储备招商引资项目20个。在第十三届西博会上红原签约项目资金达8亿元,积极跟踪西博会意向协议签约项目落地。四川龙腾集团投资建设的红原国际大酒店、川西北高原草地沙化治理生态经济新模式研究与示范等项目有序推进,共到位资金5719万元。与圣保堂、科创、新希望、宽庭集团和新疆广汇能源公司等企业达成意向性投资协议。   

  对口支援进展顺利。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口援藏“7+20”工作部署,2012年绵阳市对口支援红原财政投资1641万元,建牧道20公里、板涵15道、维修70公里,补助建设牲畜暖棚200个,完成4个旅游公厕选址和前期设计工作,培训党政人才和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87人次,“1+5”规划编制(修编)已完成,按照相关程序报省级有关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完成计划外援助物资及资金151.6万元。省军区投资160万元,帮扶建设安曲乡夺龙村、下哈拉玛村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麦洼寺书院项目。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依托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汇聚县城地域、人口、交通等有利要素,采取政府倾斜投入的方式带动开发,形成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建设城市。建市政道路4250米、城区桥梁2座。启动“智慧红原”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县城扩容升级,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有序推进农牧民宅基地、定居房土地、房产确权颁证工作。顺利完成瓦切撤乡建镇。实施“强乡兴村”战略,继续抓好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村级班子和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民生工程有序推进,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关注民生热点,解决民生难题,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牧民定居行动计划超额完成。按照《阿坝州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实施意见(2009—2012)》规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共完成投资69230万元,其中定居房建设44854万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4376万元,发放新型帐篷以及篷内“九大件”5089套,超额完成省、州下达的牧民定居建设任务,顺利通过省、州验收,并获得好评。在全州率先制定《红原县牧民定居点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实施细则》和《红原县新型帐篷及篷内生产生活设施管理意见》,将定居点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实行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坚持“治穷、治病、治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项目为支撑,综合施策,推进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共投资3838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4143万元、农牧民自筹资金14242万元,完成易地搬迁、易地育人、更换粮食和卫生防等工程任务,完成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五年规划任务,顺利通过国家、省、州验收。投资500万元,实施江茸、查尔玛藏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投资400万元,实施邛溪镇达格龙村、瓦切镇日干村、刷经寺镇色隆村、麦洼乡滚塘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   

  “9+3”免费职业教育成效显著。继续落实“9+3”藏区免费职业教育优惠政策,向内地输送符合条件的学生97名,派驻管理教师7人;引导“9+3”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推荐、安排71名毕业生顶岗实习,发挥所学专长技能,首批168名“9+3”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   

  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扩面增效。新增城镇就业258人,安置“9+3”毕业生和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133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2856人次,完成劳动力转移输出806人,实现劳务收入810万元。城乡医疗救助18863人次,兑现补助391.9万元。保障城乡低保13551名,发放低保金1552.6万元。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和大骨节病Ⅲ度患者64名。城镇职工“五险”参保16113人次,征缴1994万元,支出2000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7783人,发放基础养老金198万元。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   

  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及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第二个十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教育“三个增长”和“两免一补”政策,深入推进教育“三个转变”,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对全县7381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应免尽免”,为6145名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891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免费发放营养餐。完成投资1970万元,续建藏文中学教学综合楼、城关小学学生食堂和宿舍等5个项目,新建色地、麦洼幼儿园和教师周转房等6个项目,改造村级幼儿园2所。广泛开展“五个意识”教育活动,深化师风师德建设,组织各级各类培训840人次。输送46名异地藏汉双语学生到水磨就读。在高考招录中,各类高等院校录取71人,在中考中,有考生以657分的成绩名列全州180名。成功举办红原县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童声合唱《小卓玛》在“全国少儿歌曲大奖赛”中获国家级银奖,希望小学篮球队在“2012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活动中获得第二名。   

  科技惠民稳步发展。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强化产学研互动,完成专利申请4件,新增专利成果转化3项,实现新增专利成果转化产值350万元。实施省、州科技计划项目7个,到位资金122万元。新增道地中(藏)药材人工种植125亩,全县道地中藏药材人工种植面积保有量达到1405亩。   

  卫生计生加速发展。认真实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脊灰及麻疹强化免疫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省、州的督导评估。对4761名大骨节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及疗效追踪,完成5个监测点的病情监测工作;开展农牧民群众及僧尼肺结核病普查32089人,普查率88.2%;对全县60岁以上农牧民群众及僧人免费进行健康体检3530人,检查率94.77%;对65岁以上老人登记管理2700人,保健9800人次;实施以农村妇女妇科病免费普查普治为主要内容的“关爱草原母亲行动”,对7484名农村妇女进行了普查,普查普治率50.73%;送5名先心病儿童到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完成36个单位1300名干部职工和423名环卫工人、困难职工的体检工作,建立健康档案41253份;新农合参合32926人,参合率达98.54%。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监管,稳步推进餐饮服务和食品安全整治,深入推进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扎实开展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清查工作。积极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三项制度”,特别扶助110人、奖励扶助322人、少生快富92户,全额兑现奖励金76.5万元,“三结合”帮扶391户,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及符合政策生育率均控制在州政府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文化体育繁荣发展。完成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和县电视台的平稳组建,成立7个协会组成的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摄影、书法、绘画和文学艺术作品成果展。配套完善33个农家书屋建设,为全县11个乡镇综合文化中心配送办公用品,发放便携式太阳能数字电视机4463台和广播电视“舍舍通”卫星直播接收器550套。保护传承麦洼锅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红原县第一个民间锅庄队。投入65万元,完成全县口头文学、传统习俗、宗教文化及山水传说等文化资源普查,采取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成立红原县民间马术队和草原之心艺术团。围绕“读史明志、我爱家乡,喜迎十八大”主题,开展全县唱红歌比赛、读《阿坝历史1000问》书籍、知识竞赛等活动。启动“历史的记忆、和谐的家园”口述历史活动,完成口述历史纪录片《红色草原》、《牦牛之乡》制作,5部阿坝州运用典型经验调研成果开展案例教学片获佳绩。积极组队参加“唱响山歌——四川首届传统民歌大赛”活动。红原马术队应邀参加中国马术节民族马术特技表演。举办了“快乐乡村,幸福生活”为主题的群众体育活动暨第十一届农牧民男子篮球运动会,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年鉴编纂、档案收集利用、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深入推进,气象监测和预报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青少年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统计、工商、物价、供销、保密、邮政、外事、对台、侨务、对外联络、无线电管理、残疾人、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五、社会政治平安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   

  坚持将稳定作为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反分裂维稳成果,确保了全县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反分裂维稳工作不断加强。按照州委“主动治理、攻心为上、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原则,坚持内紧外松、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方法,创新思路,注重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优化维稳工作方案。调整充实县维稳应急指挥部成员,完善县联合指挥部、现场处置指挥要求和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各乡镇建立群防群治维稳力量,实行巡逻、流动打击和事件先期处置,确保事发后就近处置,推进反分裂维稳工作由应急处置转向常态管理、由积极应对转向主动作为。   

  民族宗教工作深入开展。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福地创建活动,首次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2个、先进个人56名;投资600万元,实施寺庙基础设施和地质灾害治理改造;投入两项资金1041万元,实施“四小工程”、民族团结新村建设和社会事业等项目;投资546万元,完成江宫寺整体迁建;组织宗教界代表人士赴县内重大民生工程现场和县外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在佛事活动和群众集会中安排高僧大德参与宣讲,发挥正面作用;成立红原县寺庙工作领导小组和3个重点寺庙管理委员会,将10座寺庙划分为三个片区进行管理。自2008年以来,全县10座寺庙、所有僧人未参加任何分裂破坏活动,为全县社会政治持续稳定筑牢了坚实基础。   

  社会管理创新有序推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六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法制政策宣讲活动,举办各类普法培训班和法制讲座95期,发放各种藏汉宣传资料35000份,受教育人数达到27000人次。制定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红原县“十二五”社会管理创新发展规划》。深化“大调解”工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指导全县各村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治自律。每个村安排4万元办公经费,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行政能力建设。依法严厉打击盗抢牲畜等违法犯罪活动;共立刑事案件48件,破案43件,挽回经济损失87.6万元;受理治安案件88起,查处88起,处罚104人。   

  国防建设工作再上台阶。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国防后备力量以及民兵应急分队建设全面推进。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不断加强,健全双拥工作组织体系,完善《红原县双拥工作制度》和《红原县拥军优属办法》,落实优抚安置相关政策,安置城镇退役士兵7人,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工作取得新进展。   

  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和部门负责制,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重点加强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学校、菌场等行业和场所的安全生产综合检查。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年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州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之内。   

  六、政府工作廉洁高效,民主法治进一步推进

  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和公务用车清理。加强重点工程、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审计监督,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两大民生工程项目资金顺利通过上级审计部门的审计。完成政府采购金额1622.9万元,结余资金194.9万元,综合节支率10.7%。强化依法行政,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大力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建设,清理全县39个单位行政权力事项3568项。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设置行政效能投诉电话96960标牌,畅通诉求渠道,促进政务服务建设。主动接受人大、政协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认真受理来自群众和新闻舆论的批评、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85件,答复85件,答复率100%;办理政协提案、建议92件,答复92件,答复率100%。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全县上下与时俱进、超常拼搏的一年,是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真抓实干的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州委、州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战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驻县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红原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问题和压力。主要表现:我县最基本的发展现状是落后欠发达,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发展不足、发展滞后、经济总量小、财源结构单一;最根本的发展问题是自我发展能力培植滞后,发展能力不强,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尤其是工业和旅游业发展不足,工业产业和产品竞争能力弱,旅游产业发展还处在初级培育阶段;最主要的发展瓶颈是当前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广大农牧民群众、城镇居民自身能力和素质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最现实的发展环境是红原地处反分裂维稳前沿阵地,与分裂集团的斗争仍将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对此,我们将本着对党的事业和红原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红原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尤为重大。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全国、省、州“两会”和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把握“转型发展、提质增量”的经济工作基调,抢抓发展机遇,着力改善发展条件,夯实发展基础;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民生民计改善,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着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扬县软实力;着力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发展团结和谐局面。推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并重”协调发展,牧区、牧业、牧民“三牧兼顾”统筹发展,一产、二产、三产“三产联动”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三化互动”科学发展,建设产村相融、统筹城乡,生态环境更优、县域经济更强、群众收入更丰、各民族更加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红原。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316万元,增长17.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000万元,增长2.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00万元,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16万元,增长2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187元,增长11.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增长18%;接待游客1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3182万元,分别增长35%和3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加强项目投资建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投资拉动战略,抢抓各种政策机遇,着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全力抓好规划实施。坚持规划先行,继续抓好《红原县土地利用规划》、《红原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和《红原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等规划的修订、完善和审批工作,并按照规划要求启动实施。在省旅游局的帮助下,完成《红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做好阿坝红原机场建设、省道302线安曲至阿坝县城和瓦切至若尔盖二级公路改建相关协调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县城供暖工程、第二自来水厂、电力网络改造、政务中心、县人民医院、公共租赁房(二期)和干部职工周转房(一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管理,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和部门负责制,加大工程监理和项目审计监察力度,倒排工期、明确时限,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全力做好对口支援。继续抓好绵阳对口支援项目的对接和实施,绵阳市财政投资2010万元,新建牧道24公里,补助建设牲畜暖棚100个;继续实施县城供暖工程;建县医院住院部7600平方米;建设日干乔景区、瓦切、安曲和县城7个旅游公厕,建设旅游景区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继续加大党政管理和旅游、教育、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为县电视台购置设备;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规范续建和在建项目的管理工作。   

  全力推进开放合作。深入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优化项目投资环境,切实增强企业投资的吸引力,激活民间投资创业热情。积极与圣保堂、科创、新联、新希望、多米尼、宽庭集团和新疆广汇能源公司等企业对接,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强化招商签约项目跟踪,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争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6亿元。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三产联动转型发展   

  立足资源禀赋、区域特点和发展定位,推进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大抓产业发展,力促一、二、三次产业联动转型发展。   

  大力发展草原畜牧业。紧紧抓住红原被列为全省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的重大机遇,着力实施《红原县加快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规划》,积极跟踪衔接规划项目。实施草原生态补奖禁牧补助476万亩、草畜平衡奖励643.15万亩,落实牧草良种补贴19万亩、牧民生产综合补贴7662户;新建牧道194公里、牲畜暖棚500个、防疫巷道圈18个,建打贮草基地5.2万亩、牦牛固定改良点4个、牲畜养殖基地10个、家庭示范牧场200户;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0个;完成2012年国家天然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好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建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4个、高原露地蔬菜基地1个。力争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9829万元,增长6.6%。   

  大力发展绿色加工业。依托优势资源,瞄准市场需求,以草原畜牧产品加工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为主导,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动太阳能、风能和牦牛沼气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强牦牛皮、血、骨等畜副产品综合利用,支持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发展,培育壮大一批工业企业,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和旅游产品加工,延伸和拓宽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投资3000万元,研发牦牛酸奶项目、建采奶平台30套;投资3000万元,建宇妥藏药生产技术改造项目;投资3000万元,建圣巴拉酸奶生产基地。力争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26398万元,增长30.5%。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实施旅游富民兴县战略,做大做响红原大草原旅游品牌。加快建设月亮湾国家4A级景区,重点开发日干乔、月亮湾、措琼海、花海等景区景点,打造查针梁子、日干乔2个县域旅游节点,优化建设阿木—龙日—壤口、查针梁子—达格则—江茸—安曲—红原机场2条自驾游线路。在邛溪、刷经寺和瓦切镇建游客服务中心。建圣拉玛国际房车自驾车露营地和瓦切自驾游营地,将牧民定居精品点建设成为集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的乡间别墅度假风情村。配套完善旅游景区公共厕所、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加强旅游市场管理,规范牧家乐、自驾游营地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红原旅游整体形象。力争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9089万元,增长28.6%。   

  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抓好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湿地保护与恢复、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实施森林管护224万亩,植树34万株,沙化治理9320亩,草场植被恢复10万亩,草地改良补播14万亩。投资3045万元,实施湿地恢复项目;投资1670万元,实施日干乔湿地保护工程(一期)。   

  强化财税金融保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预决算执行,稳步推行“三公”经费公开,继续增加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重点加大维稳、“三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确保把有限的资金更好地用于发展生产、公共服务和改善群众生活。稳定现有税源,完善税源监控体系,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征管。落实金融政策,创新金融管理,优化信贷服务。   

  三、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统筹城乡均衡发展   

  统筹安排城乡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进程。   

  城乡规划发展。加强市政道路、信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县城新区建设,改造老城区,提升城市品味,美化城市形象,全面完成《红原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红原城区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开发元宝山、建设湿地公园、打造民族风情街、迁建烈士陵园;鼓励企业参与城市建设,引导农牧民在县城安居置业,实现农牧民转产转业,科学规划商住区,推进产业集中区建设。启动红原机场周边规划,重点打造色地、安曲和刷经寺小集镇,完善重点旅游集镇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加快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投资1860万元,实施小型农田水利牧区节水灌溉项目,在瓦切唐日村、达峨村,安曲哈拉玛村、夺龙村建设饲草地灌溉工程10000亩;投资200万元,在麦洼乡滚塘村建设牧区灌溉试点工程;投资600万元,在全县建设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投资210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5287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启动实施阿拉基至红原县城饮水工程,切实解决县城居民安全用水问题。   

  电力电网建设。投资2亿元,新建城关110千伏变电站1座,架设110千伏线路130公里。力争开工建设220千伏输变电项目。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麦洼、壤口、刷经寺新建35千伏变电站,架设35千伏线路102公里;建10千伏及以下线路工程,解决远牧地区缺电问题。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4038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0个,建通村通达工程120公里、通畅工程45公里;投资80万元,建江茸乡一号桥;完善路网连接,提高公路等级,积极争取查龙至马尔康热脚公路,以及俄么塘花海、措琼海、查针粱子至江茸,阿木至麦洼寺院旅游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加强县、乡、村三级公路的常规维护,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全面启动理红路安保工程建设任务。   

  通信畅通工程。充分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加快“智慧城市·光网红原”、“无线城市”建设和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全面推进光纤入户,建设更畅通的信息高速通路。强化农村信息服务,搭建农产品信息平台,通过网站和手机短信免费向农牧民发布农产品市场等信息。   

  四、实施富民惠民工程,促进群众生活健康发展   

  坚持“以发展促稳定、以民生聚民心”的工作理念,统筹推进各项民生工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事情办好办实。   

  加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后续管理。在巩固发展牧民定居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政策争取力度,做好未享受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政策的牧民群众定居房建设,进一步完善各定居点相关配套设施,强化定居点及篷内设施管理,在各村逐步配齐公益性岗位及管理人员,推进远牧点生产性住房建设,有计划解决生产点居住牧民群众用电、用水及通路难问题。   

  巩固提升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成果。编制完成《红原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15年)》和《红原县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成果巩固提升工作规划(2013—2015年)》,依托国家综合防治大骨节病的新政策,继续实施易地育人、更换粮食、社会保障、卫生防治和产业结构优化提升项目,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产业扶贫基地,积极扶持贫病区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拓宽贫病群众增收渠道,切实减少贫病区群众的贫困发生率。   

  大力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深入推进“9+3”免费职业教育,积极输送符合条件的学生到内地就读,进一步强化在校“9+3”学生的管理,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高适应现代社会能力,引导学生科学选择有利红原发展、就业创业的专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切实增加就业岗位。整合培训资源,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完善城镇职工“五险”制度,加大社会保险金的征收力度,健全农村五保户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范围。解决好拆迁、征地、城市建设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快推进干部职工周转房、公共租赁房及廉租房建设,解决低收入人群、困难人群住房难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干部职工住房制度改革。   

  五、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加快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教育事业方面。全力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第二个十年行动计划,巩固提升“两基”成果,对全县7639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应免尽免”,为6399名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928万元。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工程。投资2000万元,建教师周转房、安曲小学学生宿舍及附属设施、维修中小学校舍、购置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加强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发展乡村幼儿教育,优化高中教育。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办人民满意教育。   

  科技人才方面。坚持“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的原则,切实抓好技术引进、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强农村科技和科普工作,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科技培训3000人次,推广实用技术3项。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卫生计生方面。深入推进卫生十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县人民医院住院楼和急救中心、县卫生执法所业务用房以及附属设施,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站及乡村卫生室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药品采购渠道和程序;扩大参合农牧民受益面,提高新合参合率;提高慢性病、地方病及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继续对脑瘫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救助。加强中(藏)药资源保护和研究。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健全风险监控网络和预警平台,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强化人口计生基层基础管理,积极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三项制度”。   

  文体广电方面。加大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县级图书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个、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15个、村村响4个、寺庙书屋3个。弘扬和传承红军长征文化,加强安多藏族文化研究,推进涵盖民风民俗、礼仪禁忌等内容的“乡土教材”的编撰和普及工作。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加强文化市场、“扫黄打非”、“查缴反宣品”和非法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监管。加大“西新工程”实施力度,抓好农村广播电视工作,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精神文明创建。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福地及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为载体,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政治和谐发展   

  健全基层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筑牢反分裂维稳斗争思想防线,促进社会政治和谐稳定,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加强反分裂维稳工作。持续做好反自焚防群体性事件专项工作,打击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经济社会发展的犯罪行为。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完善军警民联防机制,提高维稳整体协防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集中整治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广泛组织各族群众,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福地创建活动,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加强民主法制工作。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重大事项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充分发挥县法制政策宣讲团作用,切实推进法制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工厂、进寺庙,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优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及时将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消化处理在基层。   

  加强国防建设工作。加大国防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后备力量建设水平,加强驻县部队和民兵应急分队建设,做好驻训部队保障工作。落实拥军优抚安置、军烈属和残疾军人优抚政策,做好征兵和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巩固双拥成果,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城。以红原机场建设为契机,加强人民防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创建省级人民防空县。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完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预警、应急、救援体系,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重点整治建筑、采石场、消防、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的隐患排查,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预防和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促进政府廉洁高效运转   

  坚持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施政理念,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促进社会公平和谐为重点,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快建设政务服务中心,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在联系群众、解决诉求方面的窗口作用,进一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规范、诚信、开放的政务环境。   

  建设责任型政府。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责任感,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积极主动作为,以更加强烈的事业心、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科学的举措、更加灵活的方法,创造性地履行好历史赋予的职责。   

  建设法治型政府。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完善政府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大政务和村务公开力度,强化重大工作的宣传、讲解和动员,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提高议案提案办理质量。   

  建设廉洁型政府。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党中央、省、州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各项规定,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财政评审机制,加大工程项目招投标、国有产权转让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县上下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用勤劳的双手和拼搏的精神收获了累累硕果;在充满希望的2013年,我们一定要满怀豪情,用智慧和汗水谱写更加光彩夺目的壮丽新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昂扬向上的锐气、敢为人先的勇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解读